2021年02月16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即墨有两家“东西合作示范店”

□ 本报记者 肖相波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三,青岛即墨古城内,“印象文县”和“贵州特产紫云店”两家“东西合作示范店”的生意十分火爆,甘肃陇南文县的纹党参、大红袍花椒,贵州安顺紫云县的苦荞面、红芯薯等特色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东西扶贫协作的部署,青岛与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建立了扶贫协作关系。青岛即墨区也与安顺紫云县、陇南文县结成对口帮扶。

文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纹党参、茶叶、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质量好、食药用价值高,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销量并不好。结对之后,借助即墨的消费优势和市场,文县农特产品逐渐走出深山,进入千家万户。

“印象文县”示范店自2018年7月28日开业以来,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1万多元,仅销售纹党参就带动了家乡470户种植户增收。“这些都离不开即墨区和文县两地政府的大力帮助。”店主高德莲说。

35岁的张旭是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人,2019年,作为紫云县优秀企业家代表和“创业致富带头人”,来到青岛即墨。同年4月,她的“贵州特产紫云店”开业;6月,主打贵州特色菜品的凯里酸汤鱼店开门纳客。不到1年时间,特产店的营业额从最初每月1万元上升至4万元,酸汤鱼店也成了网红店铺。

在青岛3年,高德莲有两个春节没回老家过年了。除了店里生意离不开,她说,来自周围的帮扶,让她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开业头两年,即墨区为我们免除了3年近100万元的租金。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店里生意不太好,区政府又给我们延续了两年免租金政策,真是及时雨。而今,借助即墨国际陆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文县的农特产品也加入了‘卖全球’的行列。”高德莲兴奋地告诉记者。

“还记得2019年春节,店里的生意特别好,原有的三四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邻居胡海英看到后,主动帮忙当起了导购。春节那几天,她从早忙到晚,有时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高德莲说,“作为外地人,最开始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无论普通市民还是政府部门、古城工作人员,都及时伸出援手,让我觉得很暖心。”

近年来,即墨区实施的文旅消费扶贫、人才支援、教育扶贫等政策,为对口支援地区带去了新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帮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贵州特产紫云店”的服务员吴起新就是受益者之一。作为到即墨就业的贫困人员,除了安顺市发放的1500元补贴,他还可以享受即墨区发放的就业补贴等,加上工资,月收入可达6000元。

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姜晓蕾告诉记者,2020年,为了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两县农特产品拓宽销路,文旅局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暨“嗨即墨”网红打卡地新闻发布会、“嗨游青岛 享悦冬季”文化旅游惠民季暨“嗨即墨”海温泉季启动仪式等活动,专门设置了紫云县、文县旅游商品展台,并在抖音网红平台为产品直播带货,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农特产品销售。

记者从即墨区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扶贫、积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今年春节期间,区发改局联合总工会发动区直属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采购两地农特产品约760万元。此外,即墨区4家旅行社还与协作地相关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进行宣传推介。

脱贫攻坚有期限,扶贫协作无止境。即墨、紫云、文县,三个相隔千里、山海相望的城市,旅游交流不断深入,旅游扶贫协作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2021-02-16 肖相波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668.html 1 即墨有两家“东西合作示范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