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9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村晚”大联欢 村民大舞台

□ 本报采访组

山东荣成的《石岛渔家大鼓》、广东佛山的《龙狮舞动大沥情》、重庆合川的《变脸》,在一片欢腾中展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上海金山的《小笼师傅》、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巴盟酿皮·河套情》,展示地方特色美食好物;湖南郴州的《赶着大鹅奔小康》、安徽的《新花鼓赞凤阳》,生动讲述各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2月4日,《我的“村晚”我的年》——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云直播晚会在央视频和国家公共文化云上演,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18个村和社区的“村晚”节目,以线上接力直播的形式亮相。通过网络联动,“村晚”从区域的“小欢喜”成为遍及全国的“大联欢”,也成为展示乡村风采的大舞台。

精心筹备

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精心策划筹备,创作出饱含乡情乡韵的节目,展现各地群众的幸福小康生活。

根据“半条被子”故事创作的歌曲《半条被子暖民心》《沙洲村的春天》,扶贫题材的舞蹈《赶着大鹅奔小康》、小品《趟出新路子》、舞蹈《醉了畲乡》……“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之一。汝城县结合当地瑶族和畲族民俗民风、红色文化、节庆文化,对活动内容进行了精心编排。其中,在《我的“村晚”我的年》云直播晚会中亮相的舞蹈《赶着大鹅奔小康》以精准扶贫为题材,展现沙洲村百姓脱贫后的小康生活。“沙洲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这个节目寓意沙洲村今后更加富裕,老百姓生活更加幸福。”汝城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何文峰说。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的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辟专门板块,对各示范展示点“村晚”进行云联播。2月4日《我的“村晚”我的年》云直播晚会在央视演播厅设置主会场,在四川眉山丹棱县齐乐镇、广东佛山大沥镇、贵州丹寨争光村等七地设置分会场,联动开展“村晚”慢直播。

“能在这么大的平台上表演,很开心也很激动!”2月4日,眉山丹棱县齐乐镇“村晚”演出现场,来自丹棱县作平文化艺术团舞龙队的演员徐小燕说,为了更好掌握表演节奏,大家排练了十余天。“参加‘村晚’演出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我再也没空打麻将、摆龙门阵咯!”

展示特色

气势恢宏的渔家大鼓,慷慨激昂的渔民号子,欢天喜地的渔家秧歌……在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三面环海的山东荣成以当地渔家文化为主基调,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渔村“村晚”。“我们挑选了荣成最具渔家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鱼岛村作为演出地,对代表荣成‘三渔文化’的渔家锣鼓、渔民号子、渔家秧歌重新编排,让表演更有震撼力。我们还对剪纸、沙式武术等非遗项目进行舞台加工,最大程度展现荣成的海文化特色。”荣成市文化馆馆长徐伟说。

2月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争光村举办的苗寨“村晚”上,盛装打扮的苗族村民和文化志愿者们一起表演了苗族古歌、芦笙舞、古瓢舞、铜鼓舞等传统非遗歌舞节目。这场“村晚”以“魅力村寨中国节 匠心传承过大年”为主题,通过《古村·年味》《守艺·传承》《村晚·家宴》三个篇章,呈现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原汁原味的过年场景。

除了特色民俗表演,在云端推介“乡村好物”也是今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一大亮点。如,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奎湖村“村晚”通过云端展示了马元羊肉、奎湖漂鱼、丫山藕糖、奎湖欢团等美食以及历史悠久的安徽文房四宝;眉山当地果农和电商达人在“村晚”直播中向全国观众推荐了丹棱不知火(柑橘)、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特色物产。“丹棱不知火,巴适”“丹棱美食,有机会想去吃”……这些特产引得网友纷纷在线留言,激发起人们浓浓的乡愁和对美丽乡村的向往。

广泛参与

近年来,在各地培育引导扶持下,“村晚”遍地开花,成为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基层文化活动。

在广东佛山大沥镇“村晚”演出中,醒狮表演、粤剧演唱等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非遗、民俗表演,展示着当地的文明乡风和人文底蕴。据介绍,大沥“村晚”多年来一直秉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文化惠民的宗旨,对每届演出节目精心筛选、匠心打磨,2016年至2020年间共举办海选、复赛、决赛等超160场次,全镇超3万人次参赛,线上线下超200万人次观赛。大沥“村晚”已成为当地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文化活动之一。

杀年猪、灌香肠、年货展销、照全家福、写送春联、综合演艺……近日,2021年双槐镇河马“村晚”在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鹰岩村热闹举办。活动坚持“农民编、编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的模式,以“采年货、赶年集、唱大戏、过大年”为基调,展示乡村文化艺术和幸福生活。除了莲萧、高跷、车灯等民俗表演以及《坐歌堂》《川剧变脸》《咱村有了新动向》等11个文艺节目,活动还安排了跳绳、踢毽等互动游戏,现场洋溢着浓浓的乡村年味。

河马“村晚”从2007年开始举办,所有演出事项都由村民自己完成。十余年间,随着节目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河马“村晚”声名远扬,成为广受当地群众认可的文化品牌。

河马村党支部副书记、河马“村晚”发起人张涛说:“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过年回乡的人们少打麻将,多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于是就组织能歌善舞的村民办起‘村晚’。”张涛表示,河马“村晚”已不只是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参与一年一度的“村晚”,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得以巩固提高,可以说,“村晚”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成为凝聚村民感情、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乡村建设的载体。

(采访组成员:崔哲 高慧 陈俊成 白骅 陈潜 张宝桁 执笔:崔哲)

2021-02-09 崔哲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456.html 1 “村晚”大联欢 村民大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