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玮
1月26日晚,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178,以下简称“腾邦国际”)发布了《关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腾邦国际及控股子公司腾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邦旅游”)于1月25日分别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听证通知书》,腾邦国际和腾邦旅游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曾经红极一时的腾邦国际走到今天这一步,让许多业者唏嘘不已。
1998年,以机票分销为主业的腾邦国际成立。2011年,腾邦国际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由此开启了业务扩展的历程。公开信息显示,经过数年经营,腾邦国际主营业务涵盖机票代理、旅游、差旅管理、互联网金融等板块。彼时,腾邦国际高管曾自豪地表示,中国有十万家机票代理机构,只有腾邦国际一家成功上市,这在票务代理圈几乎成了神话。此时,腾邦国际却因债务压身徘徊在破产边缘。压垮腾邦国际的究竟是什么?
纠纷
根据上述公告,因合同纠纷,腾邦国际、深圳市前海融易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未主动履行民事判决义务的情况下,被判令强制执行,以偿还投资款本金、偿付违约金等款项合计2333.25万元。然而,腾邦国际依然无法清偿债务,故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腾邦旅游则是由于无法清偿3.3万元欠款,被申请破产清算。
对于腾邦国际来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4月17日,腾邦国际就曾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书》。《通知书》称,申请人中信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申请对该公司破产清算。理由是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曾为腾邦国际提供综合授信人民币3亿元,期限自2018年7月17日起至2019年7月4日止。然而,截至2019年4月21日,贷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等均未归还。当时,腾邦国际的表态和此次几乎如出一辙:“目前公司已向法院提交异议书,正积极与债权人进行沟通。”
此外,在2020年10月12日晚间,腾邦国际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腾邦集团有限公司也被债权人深圳市联日照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申请重整。
截至今年1月22日,腾邦国际累计诉讼金额为32.36亿元。在腾邦国际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中,金融机构涉诉案件诉讼金额为27.84亿元,占诉讼金额的86.02%。
失控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腾邦国际旅游业务、商旅业务、机票酒店业务等受到巨大冲击,经营规模明显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9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降420.58%。但是,压垮腾邦国际的并非只是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它的“滑铁卢”在2019年。
腾邦国际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39.49%。对于业绩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原因,腾邦国际在年报中解释道:“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愈发加快。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融资受限导致资金流动性紧张,使得旅游业务和机票代理业务遇到较大经营困难。”
在资深业者看来,压垮腾邦国际的是远去的票代模式和过于快速的扩张。
2014年以前,腾邦国际年净利润均维持在数千万元左右。机票代理业务甚至成为腾邦国际发展旅游业务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然而,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文件,要求航空公司努力“提直降代”,在3年内实现直销机票占比50%,同时机票代理费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0%。2016年,民航局下发文件,要求机票代理销售方不得额外加价、捆绑销售等。随着航空公司建设直销渠道以及OTA的市场份额日益提高,像腾邦国际这样的票代机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事实上,这几年,腾邦国际也一直在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先后涉足商旅管理(TMC)、供应链金融、旅游B2B等领域,主要采用收购的手段进行市场开拓。2014年,腾邦国际收购欣欣旅游,进军线上;2015年,收购了喜游国旅,布局出境游;2017年,收购了包括北京捷达国旅、深圳喜游国旅在内的8家旅行社,并对深圳市腾邦差旅、腾邦旅游集团进行增资,还以1000万美元参与收购了马尔代夫水上飞机公司,开拓境外旅游;2018年2月,腾邦国际收购深圳宝中旅游,布局目的地资源和线下网点,同年7月,又收购了主要从事出境旅游批发、零售业务的北京九州风行旅游股份公司。
如此大手笔,让腾邦国际的资金压力与日俱增。据腾邦国际2018年9月18日的公告称,公司实控人钟百胜质押比例已达到100%。为了筹钱,腾邦国际几乎用上了所有的融资工具,包括发行债券、股票增发、贷款、银行授信、股权质押等,这是导致其陷入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腾邦国际对旅游板块的拓展过于急躁是关键所在。”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峰认为,腾邦国际因业务运营模式存在弊端,并购来的企业非但不能为其带来“1+1>2”的效果,还出现了只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甚至于在腾邦国际出现危机时,还有一部分企业拖累了其业绩增长,导致其资金流紧张、业务下降,最终举步维艰。
反思
如今,腾邦国际前途未卜。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是不是意味着腾邦国际真的破产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星说,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从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到破产清算、破产程序终结,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履行较多的程序性义务。因为终结一个企业,无论对于企业自身、企业职工、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大事,法院会非常慎重,除非万不得已,轻易不会让一个企业走向破产。在债权人提出破产请求后,法院会组织债权申报,召集债权人召开会议,就企业重整、和解协议等进行商议。如果债权人赞同企业的重整计划,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和解协议,一般就会停止破产程序,给企业适当的期限使其通过经营实现盈利,最终偿还债务。毕竟债权人的核心利益是实现债权,而非企业破产。企业破产,一般是最后、也是最无奈的方案。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腾邦国际、腾邦旅游还没到立即破产的境地。
不论腾邦国际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它的“衰落”也值得行业反思。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腾邦国际的境遇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提醒业内同行,旅游企业发展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跟上行业发展的大潮。企业的扩张发展既需要适度超前,又不能步子迈得太大,需要充分考虑资金储备和扩张风险,避免因过快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投资并购需要充分考虑和已有业务之间的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把投资效益发挥到最大。“旅游业的发展易受多因素影响,企业在扩张时期应充分考虑外部不确定因素,做好充足的预案。”
杨彦峰认为,当下,旅游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重视自身业务的成长性,不能过度依赖于资本扩张。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资本市场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上市公司并没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及融资的便利性,它们和其他企业一样,都需要有一个很坚实的业务基础,才会受到资本和市场的青睐。此外,此次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也提醒旅游企业要有危机意识以及长远战略部署和资金储备,谋“快”的同时要先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