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崔哲
“这次交流活动中,我与香港的小伙伴虽然身隔两地,却因文化的交融而心连心。”重庆市璧山中学校的黎桂含同学说。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叶俊然同学说。
“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线上的形式,以摄影搭起友谊桥梁,心里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台湾东华大学的沛璇同学说。
近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创价学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联合主办的2020年“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摄影主题交流线上活动”落下帷幕,80余名来自两岸暨香港的青少年在云端互动交流,了解对方所在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等。大家纷纷表示,活动搭建起了文化桥梁,深切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后将肩负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贡献力量。
云上寻迹 文化共鸣
2020年“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摄影主题交流线上活动”以“云上寻迹,文化中华”为主题,来自两岸暨香港的青少年“民俗体验官”进行一对一“结对子”,采用线上沟通、线下拍摄的形式,共同拍摄民俗照片、交流民俗文化。在1个多月的时间中大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破除了地域限制和疫情阻碍,共同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了解皇家建筑知识,在胡同里体验老北京民俗,在孑民堂学习榫卯文化、绘制老北京“兔儿爷”……1月9日,来自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15名学生参加了“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摄影主题交流线上活动”北京专场线下体验活动,大家一路上用镜头记录看到的精彩画面,并通过互动直播的方式向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同学们介绍“京味儿”文化。
“我喜欢摄影,通过这次活动,我和同学们交流了很多心得体会,学习了很多摄影知识,对北京的民俗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北京清华附中的高一嘉同学说。
“北京一直是我‘梦想旅行地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站。在这次活动中,北京清华附中的同学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地方,让手机屏幕前的我叹为观止。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身去参观雄伟壮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希望北京清华附中的小伙伴们能来香港体验民俗文化。”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周钰华同学说。
华侨大学的15名同学参加了厦门线下活动,参观厦门市博物馆、厦港龙珠殿王船展示馆、八宝丹中医药文化馆等,了解闽南民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并向台湾的同学分享了这次民俗体验之旅。台湾联合大学经营管理学系的傅彦铮同学说:“大陆的小伙伴向我介绍了博物馆里的展览,通过他们的讲解我更加理解了两岸文化的相通相融,这次活动加深了我们彼此的连结。”
交流互动 友谊情浓
活动中,北京、重庆、厦门的同学们每到一处景点参观体验后,都会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向香港、台湾的结对同学在线分享所见所感。结对的小伙伴最终从各自拍摄的照片中选出相应主题的作品参评。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大家不仅了解了对方家乡的民俗文化,更深化了友谊。
在重庆的线下活动中,重庆市璧山中学校的同学们参观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后,向香港同学分享了在馆内拍摄的照片、展品故事和民俗知识。火锅文化是重庆的一大名片,当天活动安排的午餐即是火锅,大家向香港的同学介绍重庆火锅、分享美食图片,也通过香港同学的介绍了解了香港火锅的特点。璧山中学校的秦渝杰同学说,这次活动“很巴适”,希望疫情结束后能邀请香港的朋友们亲自到重庆参观,吃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学的刘家呈同学说,最初在线上交流时大家都有些拘谨,但经过1个多月的接触,如今我们已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的结对小伙伴是北京清华附中的徐灿同学,她知道我想学习讲北京话。因此,她在胡同中遇见一位操着地道‘老北京’口音的爷爷时,立刻录视频分享给我。”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张小芬同学说。
华侨大学的陈芯蔚同学与台湾致理科技大学的柯怡如同学是结对伙伴。陈芯蔚说,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交到了朋友,还了解到不少台湾风土民情,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去宝岛台湾亲眼看看朋友口中的大好河山、品尝当地美食。
传承之旅 共书未来
两岸暨香港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活动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后要共同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张晓宁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收获了情谊。“我深深感受到大家的成长,也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有了文化的力量,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就会更自信、自强,这也正是我们打造这一平台的深远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相互学习、增进了解,使文化在互鉴中实现共融。”重庆市璧山中学校校长廖万华说。
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陈捷表示,在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大家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强两岸暨香港青少年的交流,继续携手书写中华文化的未来。
“这次的交流活动让我体会到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这是一种无价的资产,能够对人的身心起到疗育作用,需要我们细细寻味、探访。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林辰鸣同学说。
华侨大学的方莺同学说,在这次传承之旅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民俗文化,它们将成为珍藏在同学们心里的文化瑰宝。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走近民俗文化、传播文化精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