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慧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感叹,站在新的起点,湖南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走出一条文化和旅游转型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把“文化+旅游”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力量。
当下,湖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赋予湖南新使命,为湖南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赋予了丰富内涵、指明了实践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
禹新荣说,“十四五”时期湖南文化和旅游发展将实施“25553”工作思路,即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工程“两项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传播推广体系“五个体系”,打造长株潭伟人故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环洞庭湖湿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大湘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板块、雪峰山抗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大湘南休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五大板块”,与周边省份共建湘赣边区红色旅游协作区、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协作区、湘鄂渝黔武陵山文化旅游协作区、湘粤南岭文化旅游协作区、湘桂崀山文化旅游协作区“五大协作区”,建设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大湘东红色文化旅游走廊、长征文化旅游走廊“三个走廊”。
禹新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南文化和旅游发展将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到2025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28元,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0平方米和307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达到0.78册,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 195个。二是围绕打造万亿产业的目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铺排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1611个,投资总额达到15322亿元,其中重点项目68个、投资总额1956亿元,在加大投资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游客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300元以上。三是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升文化和旅游的综合效应,文化和旅游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显。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3%左右,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9%左右。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2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960万人以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实现100%,重大文物险情排除率达到100%,文物保护与考古科技水平有明显提升。
禹新荣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南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抓好精品艺术创作,加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湖湘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文化和旅游推广交流,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守住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底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拓荒精神、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