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6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二十一三五九旅打盐处

三五九旅来打盐 盐湖传来打盐歌

在盐池县城东10余公里处,现属于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乡境地的明代长城墙体上,有100多孔简易窑洞,这些窑洞像一个个无声见证者,关注着盐池县的一草一木,注视着盐池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1941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处在日寇和国民党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下,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蒋介石不仅停发八路军军饷,而且调集以胡宗南部为主的大批军队分驻边区周围各县,对边区进行重重封锁。不惜动用50万兵力对付边区,在边区周边各县设立盘查哨站实行连环封锁。不准边区农副产品向外输出,禁止国统区货物运往边区,切断边区与外界联系,想把边区活活困死。边区财政经济极端困难,军民几乎被逼到绝路,没有衣穿,没有油和盐吃,没有纸用,没有鞋袜,冬天没有被子盖。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1941年秋,八路军120师359旅四支队司令员苏鳌带领2000余人,来到长城脚下花马池打盐。部队一来就驻在盐池县城外,为了不打扰群众,战士们挥动老镢,在花马池盐湖旁边的明长城墙体上挖建187孔简陋土窑洞。随即他们一边捞晒成盐,一边砍沙蒿柴,筑坝畦,整盐坑,为来年大规模开展打盐生产创造条件。

当时条件异常艰苦,但战士们克服各种困难,革命热情十分高涨,每天打盐都要唱3支歌曲。这3首歌雄壮豪迈,催人奋进,至今还在盐池老百姓中流传。

第一支《起床歌》:黑夜过去天拂晓,红日东升人起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飞起大步向前跑。

第二支《开饭歌》:这些饭菜人民给,我们应为民出力,救国救民靠吾辈,赶走东洋日本鬼。

第三支《打盐歌》: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我们的天地同胞,岂容小日寇欺。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嘿!参加打盐队。

359旅在盐池打盐,不仅满足了延安军民食盐需要,而且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周边国统区,换回粮食、布匹、钢铁、药品、医用器械等,对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支援抗日战争发挥重大作用。

1941年,四支队打滩盐5万驮(每驮150斤)。1942年,打井盐50万驮,滩盐35万驮。1943年,打滩盐3万驮。1942年冬,四支队在盐池打盐的事迹受到党中央表扬,359旅旅长王震亲自到盐池慰问部队。

八路军359旅四支队在盐池打盐,使食盐产量猛增,为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巩固发展陕甘宁边区作出重大贡献。延安《解放日报》4年时间报道盐池251次,其中48篇与盐池的“盐”有关。

1942年冬,八路军359旅四支队打盐告一段落,赴县城休整。1943年春,他们接到中央命令,随八路军359旅大部队开赴南泥湾,掀起大规模“南泥湾开荒”大生产运动。1943年8月9日,《解放日报》第二版《盐池运盐成绩卓著超过任务四千七百驮》登载“盐池县运盐,截至六月份止,已运回12764驮,较原定8000驮任务超过4700驮,为民众增收巨利”。

站在明长城墙体窑洞面前向南眺望,一片白茫茫直达远方,成堆的咸盐小山一样堆在盐湖边。现在盐池周边只有这一处盐湖还在产盐,所产池盐因含量不达标不能食用,只能工业用,但数量亦非常可观。沧海桑田,70多年过去了,这100多孔窑洞见证了盐池咸盐对陕甘宁边区作出的卓越贡献。

(岑国义)

2021-01-26 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二十一三五九旅打盐处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122.html 1 三五九旅来打盐 盐湖传来打盐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