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4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张晓军

过去数年,民宿作为一个新锐的扶贫力量和一种全新的旅游住宿产品,其综合效益得到了充分显现。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和“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对民宿而言是全新使命、全新机遇、全新挑战。

2020年10月—12月开展的一项民宿行业景气度调查表明,认为民宿行业2021年会比2020年更好的受访者高达83.78%,对民宿发展有强烈信心的受访者高达91.89%。民宿行业已经冲出了疫情的阴霾,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十四五”的全新征程。

预计2021年,全国民宿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一、政府对民宿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支持方式由虚入实

2018年以来,中国的民宿产业发展进入了政府和市场双主导的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在浙江湖州安吉、2019年在四川成都郫都、2020年在甘肃兰州榆中连续3年召开民宿工作现场会,释放了“高度重视乡村民宿发展”的强烈信号。这个信号被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敏锐地捕捉到,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乡村民宿发展成为普遍举措。多地实践表明,2021年政府对民宿的支持力度不仅会持续加大,而且发力的表现形式会由虚入实、虚实结合。北京市2020年10月宣布将实施有利于解决民宿市场主体合法地位、有利于改善和优化民宿发展环境的体系化政策举措。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民宿市场准入的“一照两证一网”。首都的做法将会给各地以巨大的启发和示范。

随着政府主导力度的持续加大、主导内容的空前充分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民宿企业的营商环境、法律保障、发展机遇也是空前的。

二、审慎进入,民宿投资更加理性

新冠肺炎疫情是压缩机,挤去了过去5年来民宿领域积累的资本泡沫。去年以来,有大量游资型资本快速离场,但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民宿消费市场的快速恢复和增长,又有很多中小资本看到了民宿发展的美好明天,通过兼并、收购、直投等更加丰富多元的投资方式进入民宿市场。一退一进,二者叠加,可以得出一个乐观的判断:2021年的民宿投资总额会有相当幅度下降,但是投资的品质会有相当幅度的提高。

三、需求井喷,民宿消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被压抑的民宿消费在2020年暑期、十一假期和2021年元旦得到了井喷式的释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出境旅游消费转为国内游,部分国内游由异地缩短为本地,由旅行回归为生活。民宿行业的市场变化表现为:市场放量增长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同时快速发生,追求品质和科学并重,消费者对于安全小心翼翼,对于服务细节苛求。

四、数量增幅下降,民宿自身在悄然快速变化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民宿企业总数为103139家。2020年民宿企业数量比2019年增加了31727家(2019年增长30860家),虽然数量依然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开始大幅下滑。预计2021年民宿企业数量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民宿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巨大的省域差异。浙江省的民宿企业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民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营管理业绩的差异,导致民宿本身快速异化。一是民宿头部品牌转型为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的乡村酒店或精品酒店。二是商业模式在发生着变化,由以往的资金投入优化为品牌、管理等轻资产的输出,2021年这种轻资产的投资模式会更加主流。三是由以往的单打独斗升级为集群式发展,“黄河宿集”等民宿集群的成功会激发更多民宿集群在更多地方的出现。四是由民宿经营悄然转身为民宿企业的服务商,行业内的分工细化推动了民宿产业化进程。

五、由住到N,民宿营收模式多元化

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很多民宿企业关店不停业,由线下转为线上,通过“直播带货”大力开发土特产、本地食材销售等新型电商业务。疫情是个助推器,已经并将继续推动民宿营收结构由传统、单一的“住”转化为“住+N”,即由住宿收入为主,拓展为更多实现餐饮、食材、伴手礼等其他业务的销售收入。随着乡村旅游的转型,民宿由初级的乡村住宿产品升级为生活型、场景型、综合型、文化型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势在必行。

六、依法合规,民宿社团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

一个地方民宿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这个地方民宿社团的建设水平是高度正相关的。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民宿社团174家。未来新形势下会催生出更多的民宿社团,并会对现有民宿社团提出全新的要求,提供全新的机遇。民宿社团的自身建设能力会进一步加强,服务当地、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消费者的内容和方法会进一步丰富与加强。

七、民宿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均衡

新的民宿区域在快速崛起,西部如甘肃、宁夏成为新的民宿投资与消费高地。甘肃定西“狄道乡韵”民宿文化旅游村通过“点亮夜景”,使得过夜游客大幅增长。去年1月-8月,甘肃省乡村旅游过夜量达2603万人次,占比达62%,较上年同期高出近6个百分点。随着当地对民宿重视程度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民宿后发地区成为新的民宿发展高地。

同时,随着乡村闲置资产的调查数据化、普遍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全新优质民宿资源进入市场,成为新型民宿产品。

八、跨界融合,民宿业态创新

需求牵引供给。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将深刻影响民宿业态的创新。研学旅行、康养旅游需求旺盛,红色旅游高速发展,既是民宿的新消费点,也会催生民宿的新业态。研学+民宿、康养+民宿、红色旅游+民宿等等跨界融合,将产生“研学民宿”“康养民宿”“红色民宿”“非遗民宿”等多种全新民宿业态。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

2021-01-1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913.html 1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