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发现这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穷。当时陕北一带兵匪横行,尤其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陕北军民生活日益艰难。再加上连年天灾,更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红军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即使短期内可以生存,长期生活下去必将更加艰难。
为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央决定发动东征战役,后又开始了西征战役。东征虽然造成阎锡山几千人损失,占领了一些地方,但红军并不能在晋绥地区站住脚,还牺牲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于是很快返回陕北。
东征结束后,在彭德怀率领下又进行西征。西征红军78师在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带领下西进。1936年6月17日,攻克定边县城后,迅速向盐池方向云集。红78师兵分南、北、中三路,向盐池集结,6月19日下午集结盐池城下。国民党盐池县县长屈伸调集全县所有壮丁及警察、商团、民团、保安队等,在马鸿逵一个骑兵营的支援下,妄想据城顽抗。
6月20日白天,红军围而不打。一面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一面研究新的攻城方案。232团位于城北,为主攻方向。233团位于城南,234团位于城东,这两个团为助攻方向。6月20日夜晚,每个红军战士都紧张地等待战斗时刻。半夜时分,嘹亮的军号声划破漆黑的夜空,战斗打响了。战士如猛虎下山,从东南北三面发起进攻。顿时,盐池城外枪声大作,喊声震天,火光四起。
盐池县城城高墙陡,墙外包砖,固若金汤。其时红军武器落后,没有爆破工具,再加上城外地势平坦,未有遮挡物,不能隐蔽,对红军攻城极为不利。敌人想凭险死守,负隅顽抗,妄想抵挡红军的猛烈进攻。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攻城一次比一次激烈,最后在城北三清阁旁边,在城墙上一片枸杞刺的掩护下打开一个缺口。战士们飞身上墙,拼命冲杀,后续部队相继进了城。敌人溃不成军,四散逃奔。
6月21日凌晨3点,鲜艳的红旗插上了盐池城头。
盐池县城彻底解放,从此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这次战役中,红军全歼守敌200多人,缴枪200余支,缴获50瓦电台1部,战马200余匹,所获战马悉数送往军团部。
盐池解放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从1936年一直坚持到1949年全国解放。13年间,盐池的“三宝”源源不断地运往解放区,也换回了边区急需物资,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和前哨阵地。13年间,盐池成为唯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并且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的红色根据地。盐池在防御敌人侵袭,保障边区安宁,畅通经济贸易,支援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宁”,其实就指“盐池”。正因为有了“盐池”,才有了“陕甘宁边区”这样伟大的称谓。
(岑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