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会上公布了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60个试点城市名单,洛阳市荣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称号。“千年古都,牡丹花城”洛阳文旅消费工作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可,由“试点城市”变为“示范城市”,“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洛阳文旅消费实现新的跨越,开启新的征程,提前两年完成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洛阳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目标任务,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文旅消费持续提质扩容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6月,洛阳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按照“政府引导、丰富供给、激发需求、营造场景、全民参与”的思路,洛阳市发力供给侧,创新丰富产品供给,聚焦需求侧,持续扩大有效需求,营造消费场景,吸引城乡居民参与,初步形成了供需匹配的场景打造模式。“以节会促消费”成为洛阳特色亮点。“自驾游栾川,高速我买单”促进文旅消费活动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消费引导资金奖励。城乡居民知晓度达到85%以上,参与度达到50%以上,满意度达到98%以上。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速11.1%,比消费支出增速7.9%高出3.2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游客1.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21.0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3%、15.03%。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 完善长效协作保障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政府做好牵头引导,部门落实责任任务,全市园区、景区、文旅企业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广泛参与,建立合力推进试点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安排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做好督导检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对试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提供创新路径和智力支持。
突出政策的指导性、科学性、实效性,印发《洛阳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采取“需求侧精准性激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侧综合性改善”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模式,建立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推进机制。印发《洛阳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洛阳市坚持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开展文旅消费促增行动,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街区,繁荣夜间文旅经济,建立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引领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促进消费提振活力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文化和旅游规划用地,盘活旧厂房、老旧商业设施等资源,建立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保障机制。
以丰富供给带动场景升级 促进文旅消费
发力供给侧,以质优价好、丰富多样的产品促进文旅消费,带动文旅消费场景持续提升。做强业态促进消费。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工业、农业、科技、会展、体育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做优山水、冰雪、运动、康养、休闲、研学等业态项目,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培育手绘小镇、爱和小镇、三彩小镇、倒盏村、卫家坡等一批特色文化和旅游村镇。规划建设数字化智慧化景区,龙门石窟景区成为全国“互联网+智慧景区”标杆。老君山、白云山、重渡沟等景区,洛邑古城、天心文化产业园、东方文创园等园区深受市民游客青睐。做优产品促进消费。叫响“全景栾川”“5A嵩县”“来孟津耍吧”“山水新安 心安礼得”等县域旅游产品品牌。牡丹文创产品、唐三彩等市场美誉度高,“洛阳礼物”“栾川印象”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消费力强。做大乡村旅游和产品,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活化资源促进消费。建成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00座,“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建设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遗展示中心、新唐街等文化新地标。推出“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条研学旅行主题线路、39家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研学洛阳、读懂中国”研学旅行品牌。2019年,开展研学实践活动2000余场,接待人数21万人次。
以节会活动实现场景升级 拉动文旅消费
持续拓展节会空间,创新产品内容,推动文旅消费场景提质增效。唱响文旅消费“四季歌”。围绕春季赏花踏青、夏季清凉山水、秋季河洛文化、冬季冰雪民俗,推出文旅惠民消费月、“遇见洛阳 邂逅清凉”暑期文旅消费、“春节之源,洛阳过年”冬季文旅消费季等活动。连续举办四届河洛文化大集,“圈粉”130万人次,现场成交额4000万元。推出“自游洛阳,乐享山水”百余项文化和旅游活动,2000万人次参与,拉动文旅消费120亿元。举办冬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超过520万人次参与,拉动文旅消费22亿元。擦亮地方会展品牌。以“两节一会一论坛”为重点,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市场消费力,提升世界古都论坛的文化吸引力。连续举办三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接待市民游客20万人次,拉动消费1.5亿元。2020年9月,央视秋晚在洛阳举办,带动洛阳成为十一期间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8天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702.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6.49%。节会惠民拉动消费。开展文化消费有补贴、文化惠民消费月、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月活动,拉动消费10亿元。推出4家牡丹园免费开放、4家牡丹园执行优惠票价、旅游年票连续使用的赏花惠民政策,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消费增加。连续开展3届高速免费活动,栾川县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收入27亿元。建设“书香洛阳”,200多座城市书房构建起“15分钟阅读购书圈”。市里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券,县区发放超亿元文旅消费券,拉动文创产品、景区、购书、观影、娱乐等消费。2020年9月,洛阳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在全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文化和旅游市场快速复苏。
以提升内涵激发场景活力 扩大文旅消费
提升街区、景区、夜消费、新生活、线上直播带货等场景内涵,促使文旅消费场景焕发生机活力。建设提升文化和旅游特色街区。打造龙门古街、关林步行街、西工小街、老城十字街、广州市场步行街、上海市场商业街等文旅消费集聚地。提升王府井购物中心、泉舜中央购物休闲公园、建业凯旋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环境水平。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建成100家“洛阳礼物”形象店。举办“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文旅促消费活动。推出八大特色主题活动,打造8个夜间消费集聚地,丰富8种消费业态,目前共接待市民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文化和旅游收入60亿元。围绕“美食、健康、文化、艺术、品鉴、旅游、娱乐、青春、科技、美丽”十个主题,推出文旅、商贸等十大类52项活动。搭建直播带货新平台。第38届牡丹文化节创新推出“云赏牡丹、花开满屏”——24小时大型线上直播活动,当日网友点击量过亿。依托“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举办洛阳购物节等活动,发放3亿元文旅消费券,加速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举办首届快手网红文旅大会,组织4场“豫见快手·嗨购洛阳”县区长直播带货促销和11场局长面对面宣传推介活动。直播带货促销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3230万人次,订单356640单,成交额448万元。
新发展 新目标 新愿景
洛阳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既是对全市文旅促消费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未来文旅消费持续提力扩容的殷切期望。全市上下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激发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文化和旅游需求为出发点,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为目标,围绕提升做文章,围绕创新添动力,围绕消费搞谋划,围绕场景细营造,推动洛阳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工作持续提升。
到2022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10%,旅游总收入17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1200元,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5%。培育1台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演艺项目,建成1个—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未来,洛阳将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科技融合,与康养融合,与体育融合,与工业融合,与节会融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推进融合发展,形成文旅消费场景动力引擎。
持续提升以老君山、龙潭大峡谷、小浪底为代表的高品质生态山水景区,以白云山、重渡沟为代表的高品质休闲度假区,推动小浪底、黛眉山等沿黄河重点景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策划推出文化寻根之旅、古都研学之旅、都城遗址之旅、非遗文化之旅、博物馆之旅、国花牡丹之旅、自然山水之旅、休闲康养之旅、红色印记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提升文旅消费场景内涵品质。
持续叫响“古都夜八点”文旅促消费品牌,美化亮化夜景灯光和地标性建筑,培育高品质夜间文旅经济项目,推出特色夜消费主题线路,打造夜间文旅消费网红“打卡地”,培育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繁荣夜间经济和假日经济,延展文旅消费场景空间链条。
此外,洛阳还将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等重点客源地的交流合作,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世界古都论坛等国际性文化活动,加大洛阳文旅和城市形象对外推介,扩大文旅消费场景市场影响。
结束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洛阳市将向内发力,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优化城市文旅环境,实现全景迎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建设城市国际化、标准化标识系统,完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实施旅游星级饭店、精品民宿提升工程,建设一批高星级旅游饭店。完善提升智慧景区服务功能,引导演出、文化娱乐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和二维码验票,在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部署5G网络,展现文旅消费场景崭新风貌。
风景这边独好。古都洛阳文旅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洛阳文旅产业和消费已经成为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市的核心支撑,已经成为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和旅游名城的重要内容。
(李宇 古付先/文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