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5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万山成一绿 万绿成一湖

——广东河源万绿湖扎实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在南粤土地上,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河源正朝气蓬勃,以绿为鲜明的底色,绘就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画卷,生机盎然,未来可期,万绿湖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笔。

远处是延绵不绝的黛青色群山,近处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绿岛,星罗棋布点缀湖中,登高而眺,尽收眼底,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恢宏气势。千百年来,它如同一位恬秀的少女,带着客家古邑的韵味,守候着这座年轻而自然的城市。

有山者地秀,拥水者田灵,万绿湖风景区恰是山水兼得的胜地,也因其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又称新丰江水库,由1100平方公里的青山围合而成,汇集370平方公里碧水,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于一湖,湖内共计分布360多个绿岛,内设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河源新港镇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腰带的东三奇”之一,优质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观赏游憩价值,备受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青睐和认可,游人们纷至沓来领略万绿湖的无限绿意。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行业标准的不断升级,万绿湖创建河源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呼声也愈加强烈。2019年11月,万绿湖风景区顺利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获得了创建5A的入场券,全面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河源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万绿湖创5A景区为主抓手,坚守环保底线与提优战略,制定《广东省河源市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知名湖滨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路上不断摸索和创新。

在创建过程中,万绿湖风景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致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投资2亿元谋划47个改造提升项目,对景观、生态进行开发和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区服务功能,通过对建筑与设施修缮、标识系统提升、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导游及一线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整改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改善旅游环境和景区服务水平。如今,万绿湖风景区创5A蓝图已绘就,创5A的脚步不断加快。2019年,万绿湖风景区接待游客261万人次,总收入近亿元,带动周边近2万人就业,创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万绿湖风景区正扬帆起航,朝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断迈进!

共创共享在前行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万绿湖风景区管委会先后投入达20亿元进行景区各项开发建设,针对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造,持续不断推进旅游硬件和软件设施提质升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

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再加速,紧紧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中心工作,大力整治景区及周边环境,不断加大对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

在此基础上,万绿湖风景区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开通火车站、客运站直达旅游专线,周边城市至万绿湖风景区的直达车,合理设置景区游览线路,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此外,进一步强调万绿湖的生态价值、生态产品、生态的旅游意义,所有设施均以生态为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将以客家文化和自然元素植入基础设施中。加快建设与生态景区景观相协调的生态旅游停车场,并规划特殊人群专用车位,给予游客人文关怀,如今景区总车位已增至1400个。景区沿途公路、车站、城市主要干线等皆添设万绿湖风景区外部标识,以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打造无障碍旅游标识体系。

万绿湖风景区硬件设施不断提质升级,软件服务也迅速跟上脚步。根据道路交通和景区旅游资源,万绿湖风景区打造“2+3+6”的游览模式,开拓水上游线、电瓶车游线、岛上步行游线共11条线路,串联各个主题游览节点,形成完整的游览体系,丰富游客体验感。为提高游览舒适度,万绿湖风景区对龙凤岛基础道路、园林景观、码头进行更新改造,全景区增设旅游标识牌,并对游客中心、游客服务站进行优化,打造两级游客服务体系,精细化打磨景区游览服务。通过整改景区内13个旅游厕所,增设第三卫生间,重新管理规划景区垃圾桶,努力为游客营造洁净的游玩环境,提高景区品位和城市形象。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旅游服务培训,培养景区服务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景区讲解员队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将科技赋能旅游业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据广东万绿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将建立景区数据中心,有效收集和整合旅游相关数据,提升游客在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旅游环节中的附加值,并通过景区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人流控制、智能引导停车、视频监控、安全报警等景区智能化运营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互通,共享。接下来,景区还将丰富信息发布渠道,完善信息发布内容,建立旅游服务平台,提升游客智能化体验。

文旅交融树品牌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青山绿水是万绿湖风景区魅力所在,让游客聚于此;在此交汇相融的生态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更添其万种风情,让游人留于此。在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万绿湖风景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景区以文化为主线,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为契机,有机整合万绿湖山水、田园、森林、历史人文等旅游元素,充分发掘万绿湖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憩息资源,突出万绿湖生态旅游特色,打响生态游品牌,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结合万绿湖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万众创业的艰难历程,展现万绿湖的人文情怀,与旅游产品相结合讲好万绿湖水文化故事。在“保护第一、科学开发”的原则下,以提升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宽度为手段,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万绿湖生态水上游、万绿湖湖滨小镇游、万绿湖岛屿精华游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把山水生态资源、客家风情、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形成集观光娱乐、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新港镇渔港小镇、湖边渔家别墅、客家民俗街、万绿湖国际公馆等一批旅游项目的打造,不断推进万绿湖旅游业转型升级,为万绿湖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景区深挖万绿湖文化内涵,让文化赋予旅游新活力,以节庆聚客引客。以万绿湖的渔业活动为载体,推出万绿湖打鱼节,增强渔业活动的观赏性和游憩价值,将其打造为国内湖泊开鱼节的领头羊品牌;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以“体育+康养+旅游”模式,打造全民健身节,开展万绿湖徒步活动、游湖越野户外运动竞赛、环湖慢跑等一系列活动。景区极具特色的绿岛音乐漫享节、铜锣文化节、枫树节等也是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节庆活动的举办使万绿湖旅游市场不断升温,让万绿湖从东江河畔“走向”珠三角,成为河源旅游业的代言人、排头兵。广东万绿湖风景区更积极开辟文化和旅游新空间,以文化产品“活化”旅游资源,将客家、自然生态等元素融入生活用品,推出明信片、便笺纸、文具套装等手信,以IP打造和文化创意为旅游赋能,提高景区的品牌价值和整体文化内涵。

近年来,万绿湖风景区迎合市场需求,着力接轨新型营销模式,深耕线上营销,通过入驻微信平台、新浪微博、直播平台等,形成三大新媒体阵营联动,打出文化和旅游组合拳。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打造一个会讲故事的景区,以传播景区旅游动态资讯,扩大品牌影响力。借助网络平台,推出旅游有奖视频创作大赛、旅游产品发布会和推介会等线上文旅视听内容和多场“云旅游”活动,实现“线下参与+线上直播”互动,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万绿湖的美景,培育潜在市场,助推旅游的全新发展。

绿色发展显成效

作为粤港两地的水源生命线,万绿湖水质清澈甘醇、洁净无污染,为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被誉为华南地区最珍贵的“软黄金”,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决定了万绿湖风景区“严守环保底线,维护生态环境”的鲜明态度,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先,科学有序开发”的原则。

在景区发展的过程中,河源市东源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牢牢守好“发展+生态”两条底线,勇当“两山”理念的忠诚实践者和创新排头兵,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定了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旅游相关的方案和规划,《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指出,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在空间管制层面,万绿湖生态保育区内需根据水源保护的要求施行严格的建设控制。《东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年)》提出,应以优化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绿色引领、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推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为了充分发挥万绿湖生态环境优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展现万绿湖碧波浩渺的湖水、星罗棋布的岛屿、延绵起伏的青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源县政府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为抓手,制定《万绿湖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暨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实施方案》,以万绿湖为龙头品牌,打造“一核两带六片区”空间规划总体布局,优化和提升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打造山水生态旅游区,构建环万绿湖全域旅游产业示范片区,重点打造万绿湖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区。

在景区保护的过程中,景区强调通过整治综合环境,保障生态环境,加大景区环境整治,保护湖水、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严格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垃圾分类和岛内污水废弃物外运处理系统,实现湖内污水和其他垃圾零排放,确保整体环境保护。自2012年起,河源市已连续多年在万绿湖增殖放流,以放养鱼苗清除万绿湖污物,降低湖水二氧化碳含量,促进万绿湖水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万绿湖水质稳定清洁。

万绿湖的一山一水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据了解,万绿湖是全国最早使用环保袋的景区,是全国第二个使用液化气观光船的景区。在万绿湖风景区“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的十六字方针下,人与自然建立了和谐共生的关系,为生态旅游产业开篇破题,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乡村振兴促发展

近年来,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机遇,以“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新成就实现绿色崛起。作为河源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万绿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其规划优势、辐射优势、品牌优势,推动万绿湖乡村旅游体验区建设,打造新港旅游度假休闲小镇,围绕万绿湖品牌串联河源市各大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多日游精品线路,以休闲度假、康养、学术会议等符号塑造万绿湖河源旅游形象。

新回龙镇位于万绿湖西南边,下辖10个行政村均紧靠万绿湖。旅游业的兴旺,给乡村振兴吹来一阵春风。近年来,新回龙镇依托生态优势和农业产业优势,着力发展特色民宿、精品农庄、美味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项目,通过与周边的万绿湖风景区、惠州市龙门县地派温泉等景区联动对接,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将游客留在河源。如今,新回龙镇生态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游客持续增长,全镇旅游年接待人数已达75万人次,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70万人次。

新回龙镇的发展仅是河源市借助文旅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谋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依托良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河源市以节造市、以节活市,使打鱼文化节等主题节庆活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提振乡村经济的有效手段。通过“穿越万绿湖”亲子徒步活动、“自驾河源融湾区”“万绿河源·客家渔歌”主题展演等系列活动,将客家乡土文化、客家风土人情、户外徒步体验等有机结合,全方位呈现一道别具“乡”味的文旅体饕餮盛宴,进一步擦亮河源乡村休闲旅游、休闲体育品牌,让更多游客留住客家乡村的记忆,体验河源客家乡村文化的魅力。“客家乡土集市”“土特产品带货直播”等活动的举行,让河源乡村旅游产品、农副产品走出“大山”,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拉动了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带动了农民增收。

24年旅游路上的砥砺前行,万绿湖风景区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首批“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等多个荣誉称号。绿色优势持续巩固、绿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绿色成果愈加惠民。河源万绿湖风景区正高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双促进”的大旗,以持续增强的发展后劲、以日新月异的良好发展态势,朝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执着前行,不懈努力。 (张宝桁)

2021-01-05 ——广东河源万绿湖扎实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555.html 1 万山成一绿 万绿成一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