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志刚
西藏有壮美的雪峰、迷人的圣湖、独特的民族风情,一直令世界各地游客心生向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告,确定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晋升为5A级景区,西藏旅游再添一张“金名片”。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运营方为即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旅”)。该公司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西藏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苯日神山景区、鲁朗花海牧场景区、巴松措景区、阿里神山圣湖景区等,犹如一颗颗高原明珠,令游客念念不忘。
作为西藏本土旅游品牌,西旅扎根雪域高原,注重发挥好旅游作为先导产业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的作用,注重让西藏百姓直接或间接分享西旅发展的红利。
扎根本土成长 精心培育品牌
1996年1月,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藏政复(1996)第1号文,西藏圣地股份有限公司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同年,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西藏圣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0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在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发展和改革后,2007年4月24日,西藏圣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8日,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成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对于西旅来说,2018年是公司发展历程的分水岭。这一年,新奥入主,大量资金投入、更多人才加入。2019年,西旅在股市上成功“摘星脱帽”,实现了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创7年来历史新高。
达珍,西旅的老员工,从“西藏圣地股份有限公司”到“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她是见证者之一。“10年来,我从景区服务岗位做到公司管理岗位,见证了公司发展,可以说,现在的西旅正在走向她的黄金时期。”达珍说。
“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援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旅游援藏方面,人才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旅游宣传推广等为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很多西藏旅游企业从中受益,西旅也是其中之一。
带动地方发展 百姓共享红利
西旅的官网上,鲜明地宣示了企业经营理念:创造体验,传播西藏,立足西藏本土,响应政府发展支柱产业、特色经济、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号召……作为西藏本土企业,西旅生长于雪域高原沃土之上,与西藏经济发展休戚与共。
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西旅的西藏本地员工421人,占在职员工总数的70%以上;景区一线员工中,原住民占比60%至85%。每次招聘,西旅会以优于同行业薪酬标准的条件,招收大量西藏生源大学毕业生;巴松措景区、苯日景区还吸收了很多残疾人员就业。今年因疫情导致景区运营困难,西旅依然做到了不减员、不降薪,有效提振了员工士气。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西旅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60余人。针对本地自主开办家庭旅馆、餐厅的贫困家庭也给予了一定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
景区建设过程中,西旅尽量就地用工,为本地老百姓增收提供更多机会。阿里神山景区成立了牦牛驮运队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就业1100余人,村民每年增收800万元以上。此外,西旅还搭建景区创意集镇和在线销售平台,为农牧民的特色农产品、文创衍生品销售提供渠道。2018年、2019年,西旅分别发放惠民基金515.31万元、520.42万元,有效助力当地脱贫致富。
“我家就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附近的村里,景区发展起来以后,我就在景区上班,公司包吃、包住,还有五险一金,每个月能够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我现在工作很有干劲。”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餐厅服务员措姆说。
保持品牌质量 维护品牌形象
多年来,西旅对旗下景区进行了长期、持续性的建设。这些景区的开发,短的有五六年,长的有十几年,修通公路、打好基础,修建观光平台、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度假酒店……西旅着眼长远、以匠心打造精心塑造西旅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日前已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综合评定,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跻身国家级5A景区行列,不仅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西旅品牌也意义重大。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西旅也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广东游客胡女士近日到林芝巴松措体验了帆船游,她对记者说,在巴松措这样的湖面上泛舟旅行,实在是非常惬意,特别是远处的雪山与湛蓝的湖水交相辉映,太美了。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锋表示,西藏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西旅一直在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多年来,西旅立足林芝、阿里等地区,持续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5A级特色景区;创新经营模式,推出民俗林卡、热气球、星空营地等时尚与本土相结合的体验项目,促进当地群众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下一步,西旅还将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资金扶持等形式帮助当地群众实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