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美景迷人,文化醉人,正在成为一个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近年来,酉阳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围绕“全域桃花源·康养度假地”的全县旅游主题定位,确立了“一区两镇三江四盖”的全县旅游发展布局。通过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与景区打造,开创出一条生态优、文化浓、产业兴的长效扶贫新途径。
石滩正名大地史书 荒野变身艺术殿堂
叠石花谷景区是近两年酉阳艺术振兴乡村的典范,原本是土地石漠化非常严重的贫瘠之地,2016年地质学家在酉阳境内考察时发现了距今5亿年的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化石,规模堪称“中国南方之最”。酉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确定了叠石花谷以旅游带动脱贫的发展模式,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具体实施景区打造工作,在打造过程中完全遵循“生态性”原则,就地取材,巧妙地将武陵山区传统文化植入景点,用本地大量荒石垒出图腾柱、篝火台、天眼等33处叠石文化景观,辅以近千亩的粉黛乱子草、杜鹃花等花卉,让景区充满了神秘久远的味道。
2019年,首届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在叠石花谷启动。艺术季广泛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民间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进行跨界联合——通过深入现场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艺术创作,以乡村生活环境为背景和载体,将现场、公众、艺术、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运用到景区打造中来。景区于2019年10月26日一经推出便艳惊四座,迎来了四方游客,景区开门催生了周边大量的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旧时的孤村已经变成人流如织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艺术赋能开花结果 持续构建美丽乡村
叠石花谷景区开园不到半年就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叠层石、傩文化、艺术装置的完美组合既古老神秘又年轻时尚,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但村子活化不够、内生动力不足,游客多是简单的拍照打卡,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消费也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问题。
鉴于此,2020年酉阳积极与四川美术学院对话磋商,将于年底成立“四川美术学院(酉阳)乡村与艺术研究院”,把四川美术学院综合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国际资源和酉阳的现场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国内外学者、艺术家、高校师生进入村庄进行课题研究、打造村庄和谐美丽人居环境、就农村问题进行田野调查、学术交流、在地创作等方式摸索艺术与乡村相融合的具体方法。
下一步,酉阳还将继续举办“第二届乡村艺术季”,让国内外艺术家以2000多亩的乡村艺术园为创作沃土,合理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创作出一批“生在土地上”的作品,反映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气象、新风貌,最终让乡村振兴走出新路。
精心筹划全域旅游 全力推进艺术酉阳
近年来,酉阳县实施艺术旅游深度融合项目,发挥酉阳民族文化深厚、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丰富、非遗种类最多等优势,串珠成链,建设“一带三区一城十景”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带即“桃花源-龚滩-揽星盖”旅游经济带;三区即“桃花源、龚滩、揽星盖”三大片区;一城即小坝康养新城;十景即桃花源、松鼠丛林、叠石花谷、梦幻桃源、龚滩古镇、乌江画廊、金丝楠木群、揽星盖生态大草原、花田梯田、阿蓬江大峡谷,全力构建生态民俗度假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拥有强有力的文旅产品的基础上,如何打造专属品牌,从全国众多的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构建“艺术酉阳”给出了答案。除叠石花谷乡村艺术园外,酉阳处处都能看到艺术鲜活的实例:1800年的龚滩古镇因为“艺术小镇”的构建而换发新活力,连续四年举办的全国高校写生艺术节让龚滩成为艺术院校“最美的写生基地”,龚滩美术馆作为全国少有的镇级美术馆于今年11月正式开馆迎来观展者;屹立在桃花源之畔的酉州古城里坐落着颇具800年州府文化韵味的艺术装置;揽星盖旅居度假区目前正在打造当中,也在西南地区众多的高山草甸资源中另辟蹊径,让每一件景观小品成为一件艺术品,打造都市人的“诗和远方”,成为广大游客静心养心好去处。
艺术的真谛来自人民,装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酉阳一个个艺术旅游品牌的打造,为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文旅融合助推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