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第13版:旅游报13版

“一都三城”聚合发展 荣昌打造成渝文旅新高地

近年来,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联结点”、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的重庆市荣昌区,以“一都三城”文旅品牌为思路,深入贯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推进“非遗之城,陶都荣昌”,唱响“融巴蜀灵气,兴天下荣昌”主旋律,逐渐形成“游古镇、品非遗、享美食、健身心”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态势,朝着“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争创成渝文旅新高地”目标持续前进。

项目引领 驱动发展新格局

新年初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重庆市在五届八次会议作出《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两地之间再次携手,为地处成渝主轴线连接点上的荣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荣昌顺势而为,做优顶层设计,强化产业引领,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立足深厚陶历史文化,早在2015年开建的安陶小镇,是荣昌打造陶主题文化旅游新名片的重要举措。经过5年的持续推进,如今的安陶小镇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不仅在今年7月入选“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被重点推广,同时助力荣昌成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今的安陶小镇每年吸引游客达3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荣昌区政府区长高洪波表示,荣昌对安陶小镇进行高位谋划、整体布局、集中打造,充分挖掘和利用荣昌陶历史文化优势,让“老树发芽”强发展、“顺藤摸瓜”补短板,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做优做大荣昌陶产业。

依托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都是荣昌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早于2015年,荣昌区就依托陶器、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特质,相继投入24亿元建设“夏布创业基地”“安陶小镇”和“中国夏布小镇”,同时引进“世界非遗小镇”等项目,打造“非遗体验之城”,极大提升了非遗产业的集聚度。

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设,持续强化着荣昌“一都三城”品牌战略。时至今日,安陶小镇、夏布小镇已成为辐射毗邻川渝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而秉持着“陶瓷产业园”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双轮驱动的陶瓷产业发展思路的安陶小镇,不断提升荣昌陶的品牌和形象,朝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前进。

创意赋能 塑造“中国非遗之城”品牌

非遗不应该是消逝的过去,而是活着的今天。如何让非遗活得久、活得好?创意赋能,将文化创意注入本土非遗,在实用外更加迎合当代的审美,成为荣昌给出的答案。

传播创新,由荣昌区委书记、区长组成的“最佳代言人”,彰显出荣昌非遗的新魅力,进一步提升了非遗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身着荣昌夏布衬衫通过直播为荣昌非遗倾情代言,一句“穿夏布袜,做个脚不臭的人!”引得直播间一片欢乐,观众纷纷下单购买。

在9月21日,全市区县“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下称“双晒”第二季活动)荣昌直播专场期间,荣昌区区长高洪波再次化身“网络主播”,通过虚拟演播厅打破空间界限当起了“导游”,亲自来到安陶小镇、夏布小镇、荣昌陶博物馆,带领直播间观众探索荣昌陶的制作工艺,感受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的指尖手艺。

产品创新,借助市级节会为非遗产品赋予时代活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对汉代草木灰釉进行了创新发展,开发了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20多种植物灰釉不仅给传统荣昌陶带来了一波“植物”美学新风尚,更丰富了荣昌陶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形式。

一系列的产品革新,让荣昌非遗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0“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荣昌共有14件非遗文创作品获奖,“气窑茶叶罐—蝶恋花”“《巴渝人家》夏布双面屏风”“清明上河图”等优秀作品更是入选外事礼品。

链接专业平台,则进一步创新了非遗呈现形式。今年11月,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在荣昌开幕,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回巢·荣昌建筑装置艺术展”以荣昌三大国家级非遗为素材,以在地创作的方式通过改造、转译等手段解构非遗元素,营造视觉、听觉、触觉多重感官奇妙感受。乡土中国印记与公共空间的巧妙融合,实现了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赋予了古老非遗非同凡响的生命力,成为与会嘉宾争相合影的打卡点。

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荣昌非遗不断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力,“中国非遗体验之城”品牌日渐强化,众多从业者因此受益。数据显示,当前荣昌共有文化市场主体2900余家,其中非遗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与非遗相关的企业年产值约150亿元。

协同发力 体旅融合发展“齐步走”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荣昌区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荣昌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不断完善的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又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体育产业化进程。目前,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马拉松赛道投入使用,投资2500余万元兴建的荣昌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建成并开放,黄金坡城市体育公园等一大批重大体育项目正加快建设,荣隆镇、吴家镇社区健身中心现已启动建设,2020年万灵镇足球训练基地已完成建设,验收后向市民开放。

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衔接配套的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为荣昌打造运动健康之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赛事之中。荣昌整合资源优势再进一步,连续举办了“上合组织”国际武术散打争霸赛、中国铁人三项赛等国际级赛事4次,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冠军赛等一系列极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体育赛事。

“速度与激情”不仅点燃了荣昌各条赛道,更将拼搏与汗水融入城市血脉。2019年荣昌荣膺国家体育总局“最佳赛区”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运动健康之城”的魅力遐迩闻名。

精品赛事的持续开展,为荣昌建设中国西部知名“运动健康之城”夯实了基础,更有力推动了荣昌体旅融合蓬勃发展。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荣昌区连续开展了四届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将体育赛事、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进行有机整合,为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第三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带动文体旅商消费近20亿元。

但这仅仅是起点,荣昌将围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知名的“运动健康之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12-2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105.html 1 “一都三城”聚合发展 荣昌打造成渝文旅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