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来,重庆市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市的目标,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踏着新时代的铿锵鼓点,激荡一往无前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和永不懈怠的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新篇章!
重点目标齐头并进 “五张牌”多点开花 全面结果
三峡牌。编制《“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高票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渝东北A级旅游景区达到73家,推出“三峡之巅”等一批新产品。成立一体化宣传营销联盟,持续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系列节会,三峡旅游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山城牌。重庆位列2020中国文旅城市品牌传播力排行榜第三,被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连续3年在界面新闻“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位列第二,荣获2019年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中国城市旅游品牌第2名、“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入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十大工业旅游城市”,成为全国首个播放量过百亿级的“抖音之城”。央视新闻宣传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人文牌。出版《大足石刻全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钓鱼城遗址、白鹤梁题刻进入全国申遗重点培育项目,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纳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武陵山区(渝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蜀绣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9项。
温泉牌。举办三届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第二届中匈温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引入世界级温泉康养品牌与产品体系“黑维兹”,全力打造重庆“世界温泉谷”,重庆荣获“中国温泉之都”和“世界温泉之都”称号。
乡村牌。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重点村29个、示范点2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7个、全国绿色村庄15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5个,建成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武隆、巫山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
重点作品捷报频传 文艺精品力作类型更广 奖项更多
《杜甫》荣获“文华奖”提名奖、“荷花奖”舞剧奖,《追寻香格里拉》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幻影飞鸽》荣获金菊奖,《仙人摘豆》获“金手杖”奖,《伞丛扇影》荣膺IBM国际魔术大赛金牌、金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星空下的女孩——舞流星》获银象奖,《烈焰青春》获“中国美术奖”金奖,《一分不能少》《占座》《龙把子》获“群星奖”,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创新推出“丽人行”西安快闪活动,IP裂变式曝光超10亿次。
《海棠依旧》《绝命后卫师》获“飞天奖”“金鹰奖”,《共产党人刘少奇》《麦香》《“事儿妈”宋小娥》获“五个一工程”奖。《记住乡愁(第三季)》《长江之恋》《城门几丈高》获“星光奖”纪录片大奖和提名奖。2020重庆春晚获评“春节文艺晚会最佳作品”。
重点实事落地生效 全市人民幸福感更强 获得感更好
民之所望,努力所向。出台《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暨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渝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国家等级馆率分别达到100%、95.12%,国家等级率位居全国前列。“重庆文图数字集群服务”实现市区(县)两级全覆盖。中国高速公路首座服务区图书馆在G50沪渝高速建成使用。
启动“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自由行”,川渝200家景区向两地游客推出120万张免费门票及优惠政策。入选国家首批广电5G试点建设城市。
文旅扶贫成效凸显,重庆文旅系统相关单位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重大项目全面开花 文旅消费供给更足 体验更佳
推动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建设15项合作,深入四川17个地市开展“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庆文旅“大篷车”巡游营销推广,举办“成渝双城记·非遗云聚会”活动,推出“淘宝手艺人——重庆和四川非遗购物节好店推荐专场”,主办“巴山蜀水”文创精品展。
重庆市被列入首批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连续举办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全国第2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3位,初步预测,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77.1%。
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260家,较2015年底增加62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家。渝中区、武隆区、巫山县、万盛经开区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仙女山度假区、南天湖度假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初步预测,2020年旅游总收入较2015年增长79.9%。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重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发挥着更加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出“抗疫贷”“战疫贷”等40余种金融产品,为4370家文旅企业落实金融支持类政策。
重大活动高潮迭起 双晒刷新城市品牌 重庆声名远扬
采取“旅游+外宣”“旅游+外事”等“百业”模式,利用BBC、ABC等“百种”媒体,推出都市、三峡等“百种”旅游精品,赴纽约、新加坡等“百城”宣传推广,重庆文化和旅游品牌塑造成效明显,WTTC(世界旅游与旅行社理事会)连续两年评选重庆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十大旅游城市”榜首。
两季“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全市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悉数登台,面向亿万网友,如数家珍推广重庆文化和旅游,让八方游客真切感受重庆文旅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双晒”作为文旅推广的现象级大手笔之作,60多亿人次“围观”“点赞”,“网红城市”称号的背后,是网民对重庆丰厚的文旅资源、高超的文旅营销的认知和肯定。
重庆市举办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首届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四期全国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等,首次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雕塑展区展览,联合四川共同举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赴新西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欢乐春节”活动,连续两年参加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庆典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重庆国际旅游交易会。
(陈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