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第10版:旅游报10版

在小地方做大文旅产业

长白山池南区:长白山顶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白山池南区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12月17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宣读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正式确定长白山池南区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通过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验收认定,池南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

“走过大荒三百里,居然此处有桃源。”是清朝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对长白山池南区自然人文的由衷赞美;“大美天池南,三江交汇处,谁筑起讷殷兵城,扼守长白山门户。”是歌手李玉刚对池南区发展谱写新篇章的崇高敬意。绵延的长白山脉、气势磅礴的锦江大峡谷、余晖下的讷殷古城、云雾袅袅的世外桃源……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池南区吹响了发展文化和旅游嘹亮的号角。

“20公里机场路,98%森林覆盖率,63条江河水系蕴藏着年流量2亿吨的矿泉资源……”提起池南区的资源,长白山池南区委书记曹树清如数家珍,一个个生硬的数字,在他的口中立刻生动起来。而最值得一提的当数“30”和“810”两组数字。池南区不仅是长白山三大旅游区中距离天池最近的,也是海拔最高的,与天池30公里的距离、810米海拔的地势,让池南区成为长白山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希望把池南区变成长白山上的一颗明珠,它不用很大,但是一定很亮、很有特色。”曹树清说道。

边陲小镇变新城,富民兴边文旅路。池南区的蜕变基于特色旅游资源、起于“小城开展大文旅”的先进思路、成于池南区全民的脚踏实地、火于全域旅游的战略性成功。

久久为功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

悠悠天池水,映着长白山池南区这座中朝边境小城的别样之美——处静谧桃源之中,却又与充满烟火气的繁华不远。1377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虽是国土中小小一隅,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盛满了奇山、密林、碧水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2019年9月,长白山池北区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接续发力,长白山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与池南区再创再战,把长白山全域旅游之路坚定地走下去。近几年,池南区在发展思路上大做文章,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上下足功夫,通过做大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渐将“小”池南变为“大”池南。

小城,有大文化之风,启大文学之旅。素有“龙兴圣地”之称的长白山,在历史上曾被两个朝代,三个皇帝封王、封地,区域内的讷殷古城是全国现存的唯一女真部落和森林古城。得知长白山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曹树清便开始翻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使池南区内的满族文化有了清晰的脉络,漫江边上的富察皇后故居也呼之欲出。同时积极探索老黑河遗址,挖掘抗联文化,赋予池南区红色印记,丰富文化内涵。就这样,文旅融合的路子在池南区这张“白纸”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池南区的“全域蓝图”夏有树绿为底色,冬有雪白为背景,老黑河遗址又平添一抹贯穿四季的抗联红色,夏赏风月、冬享雪景,可四季联动,可全域通游。自古城中有文化,方圆之间有美景,开启旅游新篇章的池南区在文旅融合、景城一体的双协同发展之路上坚定而自信,助推“城区景区化、景区国际化、景城一体化”的目标慢慢实现。

取得今天的成果,非一朝一夕之功。一直以来,池南区都秉承着讲团结、守规矩;讲创新,敢担当;讲效率,重实效的池南精神,通过招揽人才、引进企业等途径脚踏实地谋发展,让人才站得住脚,让企业扎得了根。据曹树清介绍,目前池南区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5000余人,陆续引进的恒大冰泉、珠海天沐温泉、紫玉漫江湾项目、香港恒丰集团温泉项目等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也在不断扩大。聚水成川、聚石合为山,池南区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吸引着外界的目光,在长白山脚下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曹树清数着池南区发展的点滴过往,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发展旅游事业的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大支持,有了政策保障,我们由各自为战转为齐心协力。”近几年来,池南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温泉矿泉旅游融合发展、抗联文化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并围绕项目建设,形成有针对性的土地保障政策;另外,为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池南区多方争取专项资金,创新运用各类金融手段,财政投入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0亿元。

通过人才引进、企业入驻、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现在的池南区已经形成了“一城两区”的总体布局,即由池南区中心城区和长白山南景区、老黑河抗联文化区三部分组成,而区域内的基础建设、旅游产品等方面也将发挥联动效应,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多样化需求。

融合推进 促进产品更多样

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池南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者以及群众的坚持,为池南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铺好了道路,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条件。经过持续性的科学开发,目前池南区已成功打造出5A、4A、3A级旅游景区。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由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转变,池南区始终强化供给,依据“一城两区”的总体布局,用有限的土地打造更丰富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要有打动人的精美“包装”,更要有留住人的深刻内涵。近年来,池南区在深挖长白山历史文化、开辟生态旅游新内涵等方面铆足劲头。据曹树清介绍,池南区耗时3年复建了占地23万平方米的讷殷古城,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向世人展现了千百年来长白山下满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祭祖殿、讷殷博物馆、三江交汇口、长白山之神祠等景点将生态与人文融合,彩虹滑道、玻璃栈道、丛林穿越为游客提供趣味性体验,游客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亭将人性化的贴心服务贯穿始终。古老与现代的融合,是神秘与悠然的碰撞。

常规旅游产品有趣,特色旅游产品有“异”,将“住”“养”“玩”充分结合,是池南区探索发展路径过程中的重要创新。依水而建的在之禾漫江鹿苑酒店,有着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同时将长白山闻名于世的高山、峡谷、天池、森林浓缩在酒店的建筑风格中,室内主打工业风,室外崇尚原生态,既可以在露天的玻璃泡池欣赏漫江河畔的美景,也可以走在工业风的长廊看小鹿在树间嬉戏。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酒店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接受培训。

与此同时,池南区注重慢行、漫游、舒适康养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关东水乡的氛围全部融合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辖区内的野鸭湖风景区以及漫江水巷、荷花港、湿地公园、植物园等景点已初显成效。立足锦江流域每日矿泉水流量达300万吨的优势,池南区在2014年与恒大冰泉签订了百万吨矿泉水投资协议,2017年8月,恒大池南水厂正式开工建设,去年投入生产,工业游产品不断深化。与冷矿泉相对应的还有得天独厚的热温泉,池南区现有的温泉资源是“高锶温泉”,现已建成的长白山天沐戴斯温泉酒店除“高锶温泉”外,今年还新接入了碳酸氢钠泉,成为池南区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一张新兴名片。加之酒店内餐饮设备全、主题区域多,有效延长了客人停留的时间。

对内坚持融合发展,对外不做同质化竞争。曹树清表示,池南区在发展旅游方面,要巧用资源。“比如我们打造温泉区,与冰雪资源配套,因为周边已经有两大滑雪场,所以我们就打造温泉度假区。”

长白山南景区是长白山三个坡中原始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坡,任时光的巨浪荡涤着尘埃,任岁月的流风吹过沧海,长白山依旧脊梁不弯,南景区也容貌难改,旖旎的自然风光渡过时间长河,为游客呈现出一个新的长白山。目前南景区正在大力建设中,神秘的面纱将于明年再次揭开。新晋“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黑河遗址对于丰富老黑河遗址文化、开展红色旅游具有重大意义。太多的惊喜、太多的精彩、太多的惊艳,都在不断丰富池南区的灵魂,为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丰富业态 “十三五”期间成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是池南区创建全域旅游的关键期,为使全域旅游争优创先,池南区始终立足于“在小地方做大文旅产业”的主题思想。依托98%的森林覆盖率,打造天然森林氧吧,自2014年起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7、2018年更连续问鼎,2019年再创佳绩,荣获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称号。全国低碳避霾旅居胜地、全国百佳观星胜地、吉林省“十大热搜消夏避暑城区”等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19年,池南区漫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再添动力。

为开创长白山发展新时代、全域旅游创建新局面,池南区以“景城融合”创建为目标,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核心吸引物为重点。曹树清表示,池南区在认真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对长白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同时坚持“一二三四”发展战略。

一是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升级;二是要建设好长白山抗联干部学院和长白山道教学院;三是要打造好“东中西三城”规划布局,即西城以讷殷古城、野鸭湖风景区、秋沙鸭博物馆、道教学院作为主要阵地,重点打造好满族祖源文化、道教养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中城城门设在池南客运站对面,包含长白山抗联文化城,富察皇后故居等项目,东城城门设在天沐温泉酒店对面,规划建设植物染T台、球幕影院、室内蹦床公园及大成武艺拳击馆,同时全力打造渤海公园,建设渤海西京鸭绿府丰州硖石县衙景观区以及温泉养生配套服务区;四是做好“四+”,即长白山山文化+道教文化,温泉产业+啤酒小镇,矿泉水+工业游,生态游+康养。

据曹树清介绍,为使池南区从事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工作人员承担起全域旅游的发展重任,需要不断扩大队伍,为此,池南区从吉林省编办审批设立重点项目中心,专门承担文化和旅游产业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设立天池南城投公司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平台,进而由此出资设立讷殷小镇集团,集团下设旅游开发、温泉管理、文化景区、抗联文化等6个实体公司。此外,池南区紧紧依托长白山世界名山的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级供给体系,用创建全域旅游发展生态游、工业游、温泉游、红色游、文化游,吸引多家上市公司落户池南,极大地丰富了池南区旅游服务业态。池南区还通过持续招商引资、科学规划促进池南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出了建设文化古城、矿泉小城、温泉之城、关东水乡、冰雪小镇的“五城建设”的宏伟目标,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花香自引蝴蝶来,依照旅游资源的分布,池南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踩在这样的土地上坚持耕耘,自有令人欣喜的收获,池南区内产业集群的壮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旅游推动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各项发展成果为池南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游客的增多和旅游收入的增加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地方经济发展增速也非常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额逐年提高。

全面推进 奠定“十四五”发展新基调

“十三五”期间,池南区在全域旅游创建方面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池南区将继续前行。拿到满意的答卷不自满,面对未来的发展不茫然,随着池南区发展脉络的不断清晰、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路径也更加明了。曹树清诚恳地说:“虽然池南区获得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荣誉,但我们也不会说取得了多大的胜利,因为这是一个小总结,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上下同心。”接下来,池南区将围绕“文化池南、智慧旅游”的发展定位,按照城区“一轴一带两核五区”的总体规划,重点进行“一镇一城一场”(中国讷殷小镇、东北抗联文化城、长白山之神道场)建设,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矿泉和温泉产业,打造黄金链条,以促进全域旅游事业发展、推动新项目实施、释放旅游红利。

大力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促进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再升级,深化池南区的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把丰富旅游业态,塑造旅游品牌,改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接待能力作为重点任务,以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

夯实“文化立区”理念,把“一镇一城一场”建设放在首要突出的位置。启动讷殷古城东扩计划,打造好“满族祖源文化”品牌,届时,讷殷古城将改称讷殷小镇;通过对东城、西城的建设,展现良好生态及厚重文化,并激活冬季旅游和夜经济活力,两城中间通过水路串联,一并开发好野鸭湖风景区,利用好中华秋沙鸭博物馆。

在东北抗联文化城建设方面,曹树清表示,将加快老黑河遗址的保护与发掘工作,对老黑河遗址进行封闭化管理,不断完善道路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把百年石屋作为开发抗联文化的有力支撑,一体建设抗联民宿区和老黑河遗址文物展示区,同时以抗联培训学校丰富其内涵,坚持走“历史”路线,和老黑河遗址紧密联系。

充分利用池南区特有的热温泉、冷矿泉等资源,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品牌效应。在温泉产业布局方面,长白山天沐戴斯温泉酒店将随着紫玉漫江湾、恒大翠林、山东水发集团等企业的温泉酒店建成和投入使用,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温泉度假群。特别是加强与山东水发集团沟通,打造长白山温泉啤酒度假小镇,推动其尽快将工业地块摘地挂牌。在矿泉产业发展方面。恒大冰泉池南水厂一期已正式投产,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将恒大冰泉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届时,池南工业区将正式形成矿泉水、啤酒、山野菜加工、人参蜜片生产(30万吨)等五大厂区。

在规划做好、产业做实、规模做大的同时,池南区还将继续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通过文化、文艺作品不断扩大池南区讷殷文化、抗联文化、传统道教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采风创作、办会设展等活动,将池南区打造成文化名家休闲创作基地,最后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推介,扩大池南区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宣传力。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池南区共谋划重大项目7个,计划投资共计9.58亿元。分别是长白山老黑河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中心项目、池南区抗联纪念馆及抗联路建设项目、长白山道教学院建设项目、长白山抗战遗址保护利用项目、长白天地不夜城项目、池南新区路网二期工程、恒大冰泉4A级景区项目。通过项目的推进,不断完善池南区全域旅游大格局。

全域旅游,既是全民共建,也是全民共享。池南区将在现有的医疗、教育等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辖区治安监控系统,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分析指挥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治安管理,从而在多方面提升民生福祉。同时继续努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使未来的池南区城市特色更加鲜明,讷殷小镇、抗联文化、道家文化知名度提升,成为东北文化兴区的新标杆。 (叶梓)

2020-12-18 长白山池南区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在小地方做大文旅产业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033.html 1 长白山池南区:长白山顶的一颗璀璨明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