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宁杭线居中节点,千年古邑、绿色仙境、红色沃土,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的美名。溧阳市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连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12月8日,为期3个月的2020中国(溧阳)天目湖创新设计大赛落幕,具有溧阳特色的文创作品再次激发了溧阳文化和旅游创新创造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溧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纳创意“金点子”
自2016年起,溧阳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溧阳)天目湖创新设计大赛。值溧阳撤县设市30周年,今年赛事以“汇聚设计·智绘溧阳”为活动主题,分为智造明星工业产品设计赛和三十而“溧”文创设计赛两个系列竞赛。其中,文创设计赛要求作品展示溧阳元素,作品类别包括城市伴手礼、生活文创、农副产品包装等,范围广泛。为广纳创意“金点子”,赛事对全国范围内从事设计、艺术类及相关专业的个人或团队开放,并分别为工业产品设计赛、文创设计赛获奖者提供最高3万元、6万元的现金奖励。
为广泛吸引设计者参赛,特别是年轻人,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高校进行了大赛路演。大赛征集通知总阅读量达1463万余人次,朋友圈推广曝光量250万人次。
据统计,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香港、台湾的高校学生和设计师投稿。工业产品组大赛组委会共征集到39家企业的55件产品,文创作品组共征集到海内外投稿作品1139件,参赛总作品数创历届新高。赛事最终在工业产品组和文创作品组各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10名,同时增设文创作品组入围奖12名。
文化底蕴为创意赋能
大赛颁奖典礼上,在袅袅余音绵延悠长的焦尾琴声中,专家评审和获奖作者悉数到场,共同点亮了溧阳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模特们身披印有江南明珠、淳化阁帖、田园诗画、古琴故里等溧阳元素的金奖作品溧阳丝巾,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丝巾文创走秀,尽显灵动之美。
除了现场的演出,“琴韵”焦尾琴造型灯具、“衡”竹灯、竹海水果叉、下梅小马灯手摇玩具摆件……一件件获奖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溧阳流水、品茶、竹子、古琴等元素,展现着古典的江南文化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的种种可能性。
本次赛事评审代表、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祁林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专业性高,参赛者中有大量的专业设计师、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一线的创业者,他们都是当前创新创业领域中的中坚力量。赛事的举办把市场、高校、政府、设计界、科学界连在了一起,相信这场大赛孵化出来的成果,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文化效益,不管是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艺术提升的高度,都将会给溧阳一些产业、行业和机构的发展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可能性。
夯实后劲创新路上再出发
将比赛成果转化为溧阳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力,颁奖典礼现场还举行了金奖《溧阳如锦情如丝》系列文创丝巾、《曹国舅》溧阳城市IP形象等项目签约,为文创作品落地转化按下了加速键。
“创新设计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溧阳就是依靠创新引领发展,依靠创新实现崛起,创新已成为溧阳的城市精神。”溧阳市副市长王耀庆表示,天目湖创新设计大赛举办以来,参赛内容不断加大,规格、影响力与成效逐年提升。2020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也是溧阳撤县设市的“而立之年”。站在新起点,创新路上再出发,溧阳将立足高质量发展,彰显生态本色,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
据了解,近年来依托生态创新,立足城乡融合,全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溧阳先后投入80多亿元建设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年均安排3000万元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构建全时节庆体系,3年来带动旅游消费超600亿元。如今,溧阳不仅拥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还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座精心打造的“清风朗月·溧阳茶舍”和200多个乡村旅游点,特别是串珠成链的“溧阳1号公路”,每年吸引600多万人次游客徜徉在田园乡村之间,带动5.4万户农户在“家门口”致富增收。
(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袁婷婷 许瑾 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