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赟鹏 记者 张陇堂
11月中旬,甘肃省第六届导游员服务技能竞赛决赛在兰州落下帷幕。1万余名执业导游经过初赛、复赛后,有55名选手进入了决赛,经过激烈对决,最终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说,导游被称为“旅游业的灵魂”,直接关系旅游业整体形象,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导游,已成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甘肃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导游人员已经成为广大游客了解甘肃的窗口。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红火,更多青年将导游作为自己的择业选择,甘肃省一些高校旅游专业课程的开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但在甘肃省第六届导游员服务技能竞赛决赛评委、兰州城市学院旅游学院教师魏颖看来,甘肃导游人才市场虽然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但需求远大于供给,导游人才仍有很大缺口。魏颖说:“虽然近年来甘肃导游人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是其数量与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仍然不相匹配,尤其是优秀导游员和外语导游员等高素质人才仍然短缺。”
“在往年,甘肃省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平均约有4500人左右,按照30%的通过率来算,每年会有1000多人拿到导游资格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员全部会选择导游工作。”同样担任此次决赛评委的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妇女旅游委员会委员展丽蕊表示,甘肃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是远高于供给的,行业非常需要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能够站在甘肃省导游大赛的舞台上,除了幸运,更多的是我的家乡康县给了我勇气和底气,我将不忘初心,继续讲好陇南故事。”在甘肃省第六届导游员服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万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从她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她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导游员这份职业深深的热爱。
展丽蕊见到过很多像万欣一样因为热爱而投身这一行业并发光发热的导游或讲解员,但同时也见到过很多旅游专业的大学生转行的情况。展丽蕊说:“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从导游这个行业流失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校学习时没有与旅游行业建立深厚的职业情感和发展认知。正是由于认知不够、情感联系不强,人才比较容易流失。”
展丽蕊建议,在甘肃导游员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该强化培养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职业情感,让更多的青年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导游员的认知,通过时间累积加深职业情感。
展丽蕊说:“参加或观摩导游员服务技能比赛也是一种深化职业情感的方式。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的选手,能给更多年轻从业者树立榜样,也会带动更多青年加入这个队伍。”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每年都会针对导游群体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各市(州)、县(区)也会举办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以提升导游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这些短期培训对于已经从业的导游员来说就像是充电桩,可以给他们充电学习的机会。”展丽蕊建议,导游培训应有持续性、全程性和全面性,切忌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要尽可能地让参加培训的导游人员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时下,研学旅行等细分旅游市场十分火热,给导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挑战。据了解,目前,甘肃省内已有多家设有旅游专业的高校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发了综合素质教学、专业通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以及岗位能力教学等模块,将有望为甘肃文化和旅游行业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导游员和讲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