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摩洛哥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早在公元8世纪中国唐朝的杜环就到过摩洛哥,14世纪时,中摩两国的大旅行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几乎在同一时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互访”。进入新时代,中摩两国交往更加密切。2016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共同决定建立中摩战略伙伴关系,开启双边关系新篇章。近年来,中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已经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积极活跃的组成部分。
中摩双方原定于2020年共同举办“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中摩旅游文化年”将推迟举办。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主席与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在通话中就“以举办中摩旅游文化年为契机,共同规划疫情后双方人文合作蓝图”达成共识。12月2日,作为“中摩旅游文化年”预热活动之一的“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暨“重返伊本·白图泰访华之路”旅游推介会以线上形式举办。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摩洛哥王国旅游、手工业、航空运输和社会经济部共同主办,以“中摩旅游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为主题,中摩外交机构、旅游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及部分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与会者从旅游开发、资源利用、乡村旅游、老城保护等方面分享成功案例,并着重就旅游业的复苏举措交换了意见,探索中摩在疫后加强文化和旅游合作的新途径。
促进民心相通
近年来,中摩政治互信为两国文化和旅游关系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民心相通使双方文化和旅游交流渠道更加顺畅,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双方合作的渠道,激发了新的灵感和思路,进一步夯实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既是“中国故事”也是“摩洛哥故事”的伊本·白图泰沿海上丝绸之路访华的佳话以及相关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中摩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内涵和外延。
摩洛哥王国旅游、手工业、航空运输和社会经济大臣阿拉维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中摩两国传统友好。近年来,两国旅游合作尤为密切,旅游业是摩洛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中摩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领域。摩洛哥是非洲第一大入境旅游国,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希望两国旅游主管部门和业界加强对接及规划,促进两国游客双向流动,推动中摩旅游合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致辞中表示,中摩旅游论坛旨在集中智慧、启发思路、汲取经验、凝聚力量,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摩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新动力、新趋势,探索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密切旅游互访、促进旅游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的合作途径。活动的举办对于重振中摩旅游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摩两国旅游业界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深战略对接,增进务实合作,促进中摩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提升至更高水平。
“摩洛哥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两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合作项目,比如中国在摩洛哥建立了三个孔子学院,在摩洛哥拉巴特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朋友对于伊本·白图泰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摩洛哥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文学作品,弘扬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策划有关项目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相互认识。”摩洛哥王国文化、青年和体育部秘书长阿布德利拉·阿菲菲说。
“摩洛哥于2017年11月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民心相通,伊本·白图泰在七个世纪之前就描述了丝绸之路的情况,而在21世纪的今天,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将更能加强我们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往,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使中摩关系更加紧密和牢固。”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梅库阿尔表示。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地影响了中摩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摩洛哥旅游业和中摩旅游合作形成的冲击尤为突出。中摩两国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始终同舟共济、并肩作战,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使馆临时代办茅俊说。
“伊本·白图泰在中国和摩洛哥两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结合他的经历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活化研究并开发相关旅游资源和线路将实现中摩两国人民更多紧密的交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主旨发言中说。
搭建交流平台
近年来,中摩旅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摩洛哥于2016年6月1日起对赴摩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中国赴摩旅游人数从2015年的1万多人次稳增至2019年的15万人次左右。与此同时,2019年,摩洛哥访华游客约3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020年1月,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卡萨布兰卡至北京的直航,为中摩两国游客双向往来提供了便利。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中摩旅游交流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中摩旅游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各项抗疫措施,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官员借助论坛和推介会平台介绍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有效措施,分享了提振旅游业的相关经验,并就疫后中摩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新动力、新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摩要着力构建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开展中摩双方文化和旅游项目,每年设定不同的主题由中摩不同的城市联合举办,探索两地合作新模式。此外要不断丰富中摩文化和旅游合作内容,深化两地在科研互送、市场互促、人才互通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地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市场保障,着眼未来。”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表示。
摩洛哥丹吉尔地区旅游委员会秘书长苏海尔·卡勒斯介绍了丹吉尔地区旅游业应对疫情影响的政策举措,“首先要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认清旅游业发展形势。保证好旅游业发展方向,制定2021年到2022年的行动方案,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辅以应急措施,相信旅游业将尽快走出危机。”同时,卡勒斯表示,未来摩洛哥还将组织在线博览会,邀请中方企业、旅游从业者参加,加强中摩旅游业的交流与对话,相信旅游合作将成为疫后中摩合作的新亮点。
推动务实合作
中摩旅游企业代表主要围绕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产品服务水平、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吸引更多两国游客互访、深化旅游投资合作、助力两国旅游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团文旅促进与合作中心副总经理薛枫介绍了中国旅游业在积极运用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加强疫情防控,推动行业复工复产的一些做法。“希望能进行更多跨场景的旅游消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进一步激发摩洛哥在线旅游的发展潜力,推动摩洛哥旅游线上化和平台化发展,也更希望摩洛哥与周边国家共同提供联动式和一站式旅游服务,挖掘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中国游客。”薛枫说。
摩洛哥旅游工程公司商务商业发展负责人尤尼斯·哈乔伊表达了摩洛哥招商引资的意愿,邀请中国投资方到摩洛哥投资旅游业。“不管是针对本地的投资还是国际投资,摩洛哥都抱着开放的态度,并且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同时我们也会为投资者在摩洛哥顺利开展业务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在摩洛哥进行投资非常简单、方便。”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欧非中东部总经理王鑫认为,2016年摩洛哥对中国实施免签政策之后,中国赴摩洛哥人数逐年快速增长,这个风景如画的国度凭借9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海外游客纷至沓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摩旅游交流应该更加注重向“安全可视化”“团队小型化”“目的地深度游”“行程定制化”等方向发展。
美好前景可期
中摩双方参会代表对于近年来中摩文化和旅游合作所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一致认为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中摩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助推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的大背景下,举办中摩旅游论坛是提振两国旅游业界信心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疫后旅游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中摩旅游文化年顺利举办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聚线上中摩旅游论坛,目的就是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同时为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预热,期待两国政府部门面向未来合作,推动出台更多旅游便利化措施,搭建更多旅游交流的合作平台,推升两国旅游互访的便捷性、通达性,深化旅游安全、旅游投资、旅游宣传、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推动双方旅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张旭在致辞中说。
“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包含了很多内容,涵盖旅游、文化和手工业等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目的是加深两国人民友谊,推进业界合作,同时持续促进两国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两国游客的双向交流。”阿拉维表示。
“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是中摩系列文化项目中最明亮的一盏灯,摩洛哥对这一盛事非常重视,对举办该活动满怀期待。”阿布德利拉·阿菲菲说。
据了解,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文化和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的举办将进一步提高两国的人文交流水平,拓展两国务实合作渠道,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摩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白子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