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1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打好冰雪旅游特色牌 冷乡村“热”起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近年来,随着冰雪旅游的发展,曾经深藏在大山里的村庄也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打卡地”。一场大雪过后,吉林各乡村纷纷挂上红灯笼,烧热自家炕头,迎接游客的到来。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吉林不断探索“冰雪旅游+农业”模式,推动冰雪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激活特色农业、冰雪旅游资源潜力。2019年春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24.91万人次,同比增长23.40%;旅游收入约为18.67亿元,同比增长33.07%。“冰雪+乡村民俗”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乡村冰雪旅游路。

冰雪名片“打出去” 外流人才“走回来”

“二合村四面环山,冬季积雪期长达5个月,雪深最高可达1.5米。多年来,这里的雪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拍摄。”谈及二合村的旅游资源,二合村党支部书记卢才书如数家珍。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给这个寂静的山村带来“白雪换白银”的底气,如何让摄影师相机中的美景变现成村民实打实的收入,变成了卢才书思考的问题。2016年12月,二合村成立了由全村118户村民全部入股的舒兰二合雪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们在家门口红红火火地搞起了旅游,2016年—2017年雪季便接待游客2万人次。

第一年的尝试让村民们尝到甜头,2017年,作为村里养牛大户的卢才书带头卖了家里的110头牛,经营起了“凤霞农家院”。“在吉林省‘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的政策支持下,这几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比养牛高出好几倍,村民们更是认可了旅游兴村的路子。”卢才书乐呵呵地说。

吉林优质的冰雪资源带旺了二合的人气,仅用两年的时间,“吉林雪乡舒兰二合”这一品牌便成为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冰雪旅游文化品牌。

络绎不绝的游客进来了,外流的劳动力也回来了,他们纷纷参与进对家乡冰雪旅游的建设中来,“冰雪带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充足,更有精神上的富足。”返乡创业的吴庆荣感慨道。“丈夫在后厨炒菜,我在前厅接待,夫妻合力,腰包鼓起来了……”

“吉林冰雪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抓住冰雪旅游的发展机遇,二合村的冬季不再漫长。现在我们身上的担子虽然重了,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有干劲了。”卢才书说。

民房变民宿 冬闲变冬忙

与此同时,与二合雪乡相距400公里外的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珍珠村松岭雪村也进入了“冬忙”的状态。松岭雪村的发现和发掘,起源于一群青年摄影爱好者。松岭雪村以关东木把文化遗风著称,松岭区域冬季漫长且寒冷,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冬季接近准静止风区,雪情好,雪质纯净;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有近6个月积雪期,积雪深度在0.5米—2米。村内秀丽的自然风光,东北林区原生态的民居风貌,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2012年,松岭雪村村集体成立了临江松岭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统筹规划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盘活村集体经济,以示范带动的方式鼓励村民自己开展家庭旅馆75家,真正做到了小农村发展大旅游。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营业额达450万元以上。

“从原始村落到现如今的民宿盛行,松岭雪村的发展经是吉林省冰雪乡村旅游发展的缩影。在冬季来临、大雪覆盖整座村庄的时候,松岭雪村每天的客流量大致在2000人次左右,这给在此居住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临江市花山镇珍珠村负责人说。

老林场注入冰雪旅游“新动能”

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创业和职工转岗就业的有效渠道,结合资源优势,将转型的着眼点放在了全面推进森林生态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团北林场变成了老白山雪村,人人都享受着“冰天雪地”带来的红利,“老白山大嫂”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嫂本名隋月兰,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一批批的林业人走出了大山,唯独大嫂对大山不离不弃。在公司转型发展旅游项目后,她看着家乡老白山雪村一天比一天兴旺的冰雪旅游事业,萌生了创业致富的想法。如今,她在雪村里经营着一家民宿客栈。老白山雪村越来越红火,大嫂家接待的客人也越来越多。隋月兰说:“自从发展老白山雪村冰雪旅游项目,我和丈夫一起经营户外驿站,一年下来能赚十多万元。”

雾凇观光带动小村富起来

走进韩屯村,品关东特色美食,体验独具特色的满族风情;登雾凇岛,赏吉林冬季独有的雾凇奇观,览“九曲寒江玉树花”的壮美景色。近几年,吉林市韩屯村以满族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为理念,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面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冰雪旅游名村。

韩屯村雾凇景观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雾凇岛景区有岛屿雾凇特点,这里雾凇发生几率高、着凇时间长、原始自然、景观开阔的特点,与长白山、雪乡共同成为东北冰雪旅游的白金三角。

韩屯村书记胡彦说:“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景区发展状况良好,收入稳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显著。随着游客量的剧增,民宿建设不断兴起,从最初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86家,近万张床位,通过经营民宿增加收入,乡亲们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皑皑的白雪,热腾腾的农家菜,火辣辣的关东情……曾经深藏在吉林深山中的“白雪人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现如今,白雪已不是阻挡吉林乡村冬季发展的“拦路虎”,而是一个响亮的品牌,能给村民带来切实利益的“白色黄金”。

(鹿笙)

2020-12-0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2485.html 1 打好冰雪旅游特色牌 冷乡村“热”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