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之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出台《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浙江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丽水市编制发布《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等重要文件,深刻阐述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遂昌红色旅游开启通向产业化经营大门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遂昌县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曾创造了浙西南革命史上“四个第一”:诞生了浙西南第一个中共支部,建立了浙西南第一个县委,创建了浙西南第一支革命武装,打响了浙西南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近年来,遂昌县积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耕种“红色山水”,谱写“红绿”融合发展新篇章。
与此同时,遂昌县进一步开启“浙西南革命文化+旅游”发展快车,大做红色资源“文化、教化、活化、转化”文章,并总结提炼出红色价值转换的王村口模式、“两山”理念创新实践样本、红色小镇创建标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十余个红色资源价值转换案例和经验做法,打造出了一条“红绿”融合产业示范带,一幅“红绿”辉映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守护红色印迹 增加红绿融合亮度
立足丰富的革命遗址和历史建筑,以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高品质高标准抓转型提升。制订出台《遂昌县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全面开展县域革命文物资源大调查,统筹近2000万元资金对革命遗迹进行提档升级,先后完成王村口镇、门阵村、大柘泉湖等革命旧址群立面改造、旧址修复、通景公路建设、水景观打造,设计古镇记忆墙、红色绘画标识等工作,不断增添红色元素。建成遂昌革命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纪念馆等红色展馆,利用声光模拟、场景复原、VR体验等方式,让革命精神呈现形式多元化、有形化。举办“纪念粟裕将军诞辰110周年”文化联谊晚会、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遂昌县革命斗争历史展览等活动,引领全民参与文物保护行动。
开发红色产品 创新红绿融合维度
通过干部培训、支部活动、研学旅行、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常规性开展,充分激活红色基因。学习借鉴“井冈山模式”先进经验,以“立足丽水、服务浙江、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积极打造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和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组织30余名历史专家、民间学者深度挖掘王村口红色历史,形成红色系列培训课件。突出“标准化教学”,根据省、市、县各级不同类型的干部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统一规范课程安排、讲师选择、实践项目等11个培训环节,“清单式”列出培训日程和方案供选择参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推行“体验式”教学,将红军元素、红军精神融入培训全过程,精心设计了“重走红军路”“飞渡红军桥”“吃忆苦思甜饭”等十余项红色体验课程,使红色阵地成为红色教育高地、游客体验热地。
丰富红色业态 扩展红绿融合广度
遂昌县始终把业态引领作为核心,按照革命历史时期店面的原有业态进行复原打造王村口镇“1935文旅街区”,统一规划改造街容、街貌,并制订准入要求及补助政策,鼓励引导当地居民、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吸引到工商资本500万元。现已开张运营特色小店41家,包括地方美食、传统民俗、匠人工艺、文化体验等多种类型,有效推动了旅游新业态成型。同时,将相邻的焦滩乡、龙洋乡与旅游风情小镇一并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两乡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禀赋,拓展王村口红色旅游风情小镇产业链。打响红色经典游,整合王村口镇—独山村—湖山乡—金竹镇梭溪塘岭村、县城—门阵村—白马山—北界苏村等5条红色线路,推出革命老区门阵村“浙西川藏线—东天路”红色旅游自驾线路,大柘泉湖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双色研学之旅等红色旅游线路,并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带,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红色业态。举办“妈祖文化节”“大过端午节龙排放排”“红色AR定向赛”“穿越1935·遂昌王村口百里红军古道越野”等系列文旅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带动旅游经济收入。
多年耕耘 红绿融合发展显成效
全民保护意识更强。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下,遂昌县142处红色革命遗址得到较好修缮,逐步复原革命历史时期原貌,并新征集革命文物260余件。民众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认识更加深刻,对红色文物遗迹倍加珍惜,积极加入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当中,主动联系走访本地党史、革命史专家学者以及老红军后代、老党员、老干部、英烈后代,深挖红色元素、红色历史,使遂昌红色更显、风情更浓。遂昌86岁的老党员朱宗鹤坚持18年在革命老区大柘泉湖寺升旗,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宣传,并荣获2019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提名人物奖。2019年,遂昌县入围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红色文旅业态更显。在王村口、苏村、门阵村、大柘泉湖寺等红色文化辐射下,遂昌142处红色革命遗址串点成线,发展了一系列“红绿”融合的旅游业态。王村口镇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班675班次,人数4.5万人次,产生培训效益2500余万元。“1935文旅街区”使红色文创、特色餐饮、手工制造、书吧茶吧等新业态全面整合融入,受到游客热捧,其中,三分之二的店铺经营者是当地居民,带动了群众增收。在红色文化节、红色AR定向赛、红军古道越野赛、红色音乐节等活动中,向外界展现了遂昌红色风情和绿色生态,丰富了旅游体验,不断提升了遂昌知名度和美誉度。
乡村建设发展更兴。王村口镇成为游客开展红色越野自驾游、研学游、党性教育、观光游等活动的打卡胜地,并在2019年获评全省首批5A级景区镇。龙洋乡九龙口村与相邻的王村口镇串成红色线路,发展农家乐、民宿、户外拓展基地等旅游业态,分享红色旅游红利,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踏访的游客,推动了村庄发展以及百姓增收。大柘镇掀起了“红绿研学之旅”热潮,“泉湖星火+一张绿叶”文农旅融合增效模式,让茶农手里的“绿叶子”源源不断变成“红票子”。通往革命老区门阵村的“浙西川藏线—华东天路”红色越野线路持续火热,去年来累计接待越野游游客2万人次,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销售额1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