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立法规范牌匾标识设置管理 避免“千店一面”是理性回归

避免牌匾标识“千店一面”,既需要有法规条例保驾护航,更需要在落实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单纯为了统一而统一,为了统一而牺牲商家的利益

□ 徐刚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5日,《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第二十六次会议一审。该条例草案明确,管理部门在编制规范和设置管理时应当充分考虑辖区内不同区域功能和风貌特点,避免“一刀切”,防止牌匾标识“千店一面”。

户外牌匾标识是城市的脸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正因如此,各地在户外牌匾标识设置上都有严格要求。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可能会造成过于追求统一,从而形成牌匾标识“千店一面”的局面,使得牌匾标识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以立法的形式来防止牌匾标识“千店一面”,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对于纠正“千店一面”现象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除了北京,上海、珠海等地都有过地方立法防止牌匾标识“千店一面”的尝试。由此可见,防止牌匾标识“千店一面”也是一种共识。

客观而言,“千店一面”的出现并非制度层面出现了问题,而是在实际执行中变了样,也可以说是对牌匾标识规范化管理的曲解。

不少地方一提到规范化管理,立马想到的是整齐划一、统一制作牌匾标识。例如,西安某街区的商户牌匾曾经因为黑底白字被嘲讽为“殡葬风”,看似整齐划一,可却闹出了笑话。“千店一面”之所以饱受争议,不是规范化管理出了问题,而是机械化的整齐划一落实思路出了问题。

牌匾标识究竟该如何设置,如何与城市环境相适应,这个问题看似很小,却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牌匾标识任意设置、杂乱无章,肯定会影响城市面貌,这是各地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原因。

对于商家而言,牌匾标识如同商家的脸面,是招徕顾客宣传自身的重要形式,有个性化需求,不能“千店一面”。因此,对于城市牌匾标识规范化管理要避免走极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设置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城市管理者与商家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从这个意义上讲,避免牌匾标识“千店一面”,既需要有法规条例保驾护航,更需要在落实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单纯为了统一而统一,为了统一而牺牲商家的利益。

牌匾标识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规范管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设置牌匾标识规范,不仅要适应街区文化特点,与周围市容景观相协调,同时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听取商家意见,满足商家个性化需求。商家也有义务按照牌匾标识的要求规范设置,与城市文化相匹配。

2020-11-26 避免牌匾标识“千店一面”,既需要有法规条例保驾护航,更需要在落实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单纯为了统一而统一,为了统一而牺牲商家的利益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2347.html 1 立法规范牌匾标识设置管理 避免“千店一面”是理性回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