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莉
(上接11月13日第3版)
三、他山之石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博物馆具有学校和家庭都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与独特优势,博物馆可以推动中国教育的公平化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可以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延展服务,并为通识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助力。与国际先进博物馆相比,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服务方面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1.开发多元产品
博物馆承担着公共教育功能,而博物馆的线上教育是打通博物馆、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教育壁垒的有效工具。单靠几个博物馆是无法做好公众教育的,还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牵头,联合社会民间机构,共同开发博物馆的线上教育资源。不妨结合教育部设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国内不同博物馆的资源按照主题和学科分类,将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整合与提炼,形成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的线上教育资源,并向家庭、学校和社区开放。
英国的科学博物馆集团整合了伦敦的科学博物馆、曼彻斯特的科学产业博物馆、约克的大英铁路博物馆、布拉德福德的国立科学与媒体博物馆、达勒姆郡的希尔登国立铁路博物馆共五家博物馆的资源,实现了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你可以根据关键词,如博物馆的名称、儿童的年龄段、教育主题(艺术和设计、地理、物理、心理、宗教等)、科学专题(电学、光学、环境科学、遗传学等)、学习手段(APP、PDF、游戏和视频等)、教育类型(家庭学习、课堂学习、展馆内的活动、教师教学技巧等)在线搜索到合适的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孩子和教师的不同需求。
大英博物馆的官网有面向学校、家庭、年轻人、成年人和社区的线上学习资源板块,其中学校板块分为3-6岁、7-11岁、11-14岁,14-16岁和16岁以上的五个级别的课程,所有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在线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免费下载多种教案和课件,比如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Classroom Resources)、带领学生实地走进博物馆的参观素材(Visit Resources)等。以面向7-11岁儿童的学校教育资源为例,教师可以方便地下载“中国艺术”的专题教学素材,16页的教案不仅图文并茂地对中国青铜器、玉器、瓷器、珐琅等艺术门类做了详实的介绍,还为教师开展互动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利用黏土、蜡、刻刀、石膏等工具,体验青铜器铸造和雕刻的工艺,并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欣赏和探讨中国艺术品的形状、图案、材质和大小的关系。教师在研读后,不仅清楚该如何结合展品更有效地讲授中国艺术,也明白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思考。这些教学资源堪称教师的备课宝典。
2.提供全程服务
博物馆要为游客提供全程(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服务,线上博物馆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参观前,游客可以方便地进行线上预约,并在线对博物馆、馆藏珍品、特色展览等做一番了解;参观中,游客可以借助手机或导览器等设备即刻获取展品信息;参观后,线上博物馆还能满足观众温故知新、更全面了解展品的诉求。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博物馆的线上游戏、接触线上节目或进行虚拟漫游等,激发其对博物馆的兴趣。大英博物馆的家庭学习板块,为家长提供了可下载并打印的儿童活动手册。参观前,家长可引导孩子阅读活动手册,关注手册中提出的探究问题和挑战任务;参观中,家长可鼓励孩子按图索骥去寻求答案,并动手完成其中的闯关游戏。比如针对四号展室的古埃及雕塑,活动手册选择了一个很小的主题(古埃及的文字符号),对四种最常见的古埃及文字符号进行了图示与解释,要求儿童认真寻找和辨识展品中隐藏的这些符号,找到一个就赢得一分,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参与,互相比拼一番。
3.关注特殊群体
线上博物馆的儿童教育资源可为非重点学校的学生、贫困偏远地区的儿童,以及遭遇残障、认知缺陷或自闭症等困扰的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平等、包容和温暖的学习平台,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大英博物馆秉承为每一位儿童提供全面平等学习机会的宗旨,为特殊儿童提供了贴心的参观服务和教育资源。官网设有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服务板块,从预约租借轮椅、放大镜等无障碍设施设备,到为特殊学校预留大巴停车位,可谓事无巨细。为帮助特殊儿童做好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心理准备,教师能事先下载相关教学内容,十几页的课件呈现出博物馆的现场照片,每页都配有简单的一两句信息,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儿童看图说话,清晰辨认出馆方的专职接待人员,知晓电梯和卫生间的大致位置,理解馆藏文物为何会被玻璃罩罩着等,这些基本信息需要教师在出发前耐心反复地告知儿童。大英博物馆提供了许多针对特殊学校的在线课件,帮助教师更专业地为特殊儿童做好参观服务,做好“校馆”间的无缝对接。
令人称道的是,大英博物馆在线上还呈现了为特殊儿童量身打造的定制化主题线路,方便家长或学校随时了解和预约。“数码之旅”向特殊儿童打开了通往古希腊神话的大门,借助数码技术和多感官教学活动,儿童不仅可以触摸展品,还可以大胆模仿古希腊雕塑的造型,所有的活动照片都将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校,让孩子有机会保留和分享这一幕幕开心难忘的瞬间。“触摸之旅”可以带领视障儿童走进埃及和帕特农神庙雕塑馆,去触摸和感受古代雕塑之美。 “发现者之旅”让有严重认知障碍的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来真切感受大英博物馆的展品。
4.善用专家资源
博物馆可以搭建让专家走进学校课堂的云平台。这种实时互动的直播云课堂,能让儿童与博物馆学者直接面对面交流,通过专家的视角更深入地探究一个领域或专题。
大英博物馆搭建了由三星公司赞助的虚拟漫游板块,学校教师可事先在线选择和预约不同的授课主题,如古希腊神庙之旅、印度河流域考察、史前一瞥等特色课程。师生足不出户,通过ZOOM视频会议直播软件,就能免费在教室中实时连线远在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学家,在约定的一个小时内,专家将带领师生突破时空限制,展开一段神奇的历史发现之旅。
5.倾听儿童心声
儿童是最依赖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来认知世界的群体,博物馆需要打造一个能激发和满足儿童多元感官认知的在线教育平台。博物馆的线上教育不能照搬传统的教育模式,更不能用成人的语言与思维去开发教育资源,而是需要让儿童耳目一新,在互动、参与、游戏中开阔眼界。只有好听好玩好看了,儿童才会觉得博物馆是个令人着迷的地方。
芝加哥美术馆官网有一个“Curious Corner”(好奇一角)的版面,进入网站,首先看到的是儿童喜欢的明亮色彩和一只跳来跳去的橙色小狮子,听到的是欢快的非洲鼓点,有三个菜单供小朋友点击,分别是“Story Time”(绘本时间)、“Match Up”(配对游戏)和“Play with Art”(和艺术一起玩)。网页巧妙地在游戏中植入了与馆藏作品有关的游戏。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叫The Golden Bird(《金鸟》)的绘本,每一个故事页面都以动画呈现,画面十分精美,在获得视觉审美的同时,小朋友还能得到鸟鸣、风声等听觉享受。你需要边阅读边闯关才能读到下一页,最后,一件精美的《金鸟》艺术品豁然呈现在眼前,你才明白原来刚才的故事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之源。在这个网站,你会感到艺术品不再高冷,高雅艺术可以通过线上绘本和游戏等多媒体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对艺术产生好奇心。
儿童是提问者和发现者,是参观的主导,而不是信息的被灌输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制作了面向6-12岁儿童的语音导览系统,适合全家一起聆听与互动,线上提供了部分试听音频。有关埃及艺术的音频,制作尤为精良,有身临其境的现场音效和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不仅有旁白,更融入了几位儿童与策展人的现场交谈。你和孩子能在策展人的解释和启发下,与音频中的儿童共同思索、发现与感叹。这种有沉浸式听觉体验的音频导览,家长和儿童都乐于接受,更能引起儿童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儿童教育更专业,英国约克大英铁路博物馆在线上招募教师志愿者,让其体验新推出的线上教育资源或线下教育活动,聆听教师志愿者的反馈与意见后,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活动设计。
(作者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