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新兵
近日,北京延庆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与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就垃圾分类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八达岭景区在垃圾分类行动上迈出了高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双方将携手共同启动垃圾分类新项目合作,通过投放先进实用设施设备,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加强游客及从业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切实有效的提升景区垃圾分类效果,为营造良好的游览环境,构建绿色环保示范景区作出贡献,守护社会责任,共筑生态长城。
记者了解到,双方合作签约之前,八达岭长城景区就已经完成了透明垃圾桶、智能压缩垃圾桶、新能源清扫车的投放使用,生态厨余垃圾处理站也于签约之日建成使用,景区就此全面开启了分类透明、现场消纳、垃圾减负、智能清扫等创新模式。
在景区储物区域,6台崭新的智能压缩垃圾桶正式“上岗”。智能压缩垃圾桶体积只比普通垃圾桶大一点,但通过对垃圾进行压缩,能装下相当于自身体积数十倍的垃圾,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环境保洁主任谢斌斌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压缩垃圾桶有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个投放口,其他垃圾桶安装有可感应装置,游客一伸手,投放口就会自动打开,垃圾投放后投放口自行关闭。可回收垃圾桶只能投放饮料瓶和易拉罐之类的垃圾,拧开瓶盖子投进去后,桶内的自动压缩装置将瓶子压扁压实。如果不安装压缩装置,这个垃圾桶能够投放四五十个饮料瓶,压缩之后则能够投放四五百个。”
另外,景区内已经投入使用的400个透明垃圾桶使用效果较好,较以前相比,游客投放准确率提高了20%,达到80%左右,透明垃圾桶的使用既可以引导游客自觉养成分类投放的文明习惯,也减少了保洁员二次垃圾分类的工作强度。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八达岭景区生态厨余垃圾处理站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为不锈钢材质,主体分为进料仓和发酵仓两个仓体。该设备集成度高,设备主体同时集成多种功能,可一键启动;无须单独进行脱水、破碎等预处理;设备集成了针对餐厨垃圾特性的破碎装置,不同形状的餐厨废渣经破碎后进入发酵系统,有效提高了微生物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物料降解的速率;设备采用触摸智能控制及在线监测系统,智能控制发酵温度,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多档温控,可灵活根据需求处理出料。在实现易腐垃圾减量的同时,最终生成物可用作花草林木的有机肥料,实现景区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
此外,景区还引进了2台新能源清扫车,未来还将引进无人清扫车。增设堆肥桶设施,对瓜果皮屑进行降解后用作树木肥料,届时,长城上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将不用背到下山,保洁员的工作量将大大降低。
位于景区西门外广场是游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来往客流较大,位于广场东侧“环保生态宣传屋”成为游客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好去处,宣传屋通过与游客现场互动、动态图片视频、有奖问答等形式,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垃圾分类的体验感。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宣传屋室外垃圾分类知识转盘前,不时有游客前来“打卡”,游客饶有兴趣地摆动转盘,稍后指针停留的位置指向的某一垃圾种类,如果游客回答对了此种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工作人员就会送上一份精美小礼品。“来八达岭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学习到了北京垃圾分类的知识,寓教于乐,感觉景区的文明程度很高,很重视环保知识的普及。”游客王女士说。
八达岭长城景区还利用景区广播循环播放新版垃圾分类告知书,保洁员现场提示游客自觉分类投放,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据了解,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城市环境服务及环保新能源上市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与八达岭长城景区合作是一次重要尝试,通过投放先进实用设施设备、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和加强游客及从业人员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代表,展现着中国风采,汇聚着世界目光。“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力军、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排头兵,八达岭长城景区不仅承担着文化发展责任,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八达岭长城景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王铁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