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召开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发展“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新格局的思路,防城港市作为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按照重点突破、集群发展和协同推进的思路,全力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个国家平台建设。出台“1+4”鼓励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配套文件和政策,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共谋划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61项,总投资4606亿元。其中,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1项,总投资1523.7亿元;列入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项,总投资233亿元。
◇强化领导 保障有力
加强领导统筹。2018年4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以来,全市高度重视,把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作为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产业的六大产业之一,高规格成立了以防城港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每月听取项目汇报一次,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和谋划“双百双新”重大项目。全市还建立市厅级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事项)责任制,由市厅级领导挂帅“一对一”服务重大项目,采用“一线工作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规划引领。从2018年起,全市共投入近2000万元,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打造试验区核心展示区的思路,重点建设江山半岛至京岛、东兴国门等核心展示区域,先后编制了《江山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珍珠湾概念性规划》《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防城市港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6个规划,对项目布局起到强有力的指引作用。
加强项目发力。针对缺乏重大文旅项目的短板,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提出“项目为王”的理念,强补短板,依托“海边山”的特色优势,以规划为引领指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打造“海陆空”立体旅游产品体系为目标,将江山半岛、珍珠湾、京岛、港口山新作为重点开发区域,谋划了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由防城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东融、西合、南向、北联”招商工作,对酒店、文旅康养等重点板块上门招商,引进了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签约落地建设。
加强政策保障。防城港市申报两批次边境旅游试验区旅游重大项目清单,包括白浪滩·航洋都市里、广西三月三文化旅游度假区、马鞍岭邮轮康养旅游度假区等30个重大文旅项目,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审批同意,给予更大的用地政策支持。同时,加快江山半岛马鞍岭码头和渭博酒店等各类闲置资源的盘活,制订重大文旅项目的用地供应管理办法,全力保障重大文旅项目的要素供给,确保项目落地和建设。
◇先行先试 五大突破
探索旅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全市两年来对口岸进行升级改造,启用新的通关预报系统,新建改建一批通道,通道数量由原来的24条增加至48条,口岸通行能力由每天2万人次提升至5万人次,人员通关时间从10秒突破至6秒,单日口岸通关量达4.7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启用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全流程边境游证件自助办理系统,实现互联网办理业务,办证速度提高30%以上。自驾游方面,口岸联检部门推行“提前申报、预约通关、随到随检”等工作机制,对跨境自驾游车辆随到随检,车辆通关时间由原5分钟/辆缩短为3分钟/辆。公安与海关部门建立跨境自驾车通关“两个互认”模式,开设跨境自驾车通关“绿色通道”。团队游方面,跨境旅游通道设施获得质的飞跃,中越北仑河二桥2020年6月底已通过扩大开放国家验收,峒中国家一类口岸也将迎接国家验收,通关速度将在2019年基础上得到更大提升。从东兴口岸入境的中越跨境“自驾游”越南旅游团实行落地签证,跨境自驾游团队通关更加便捷。
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取得新突破。全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市四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其中东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港口、防城、上思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东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材料评审和答辩,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专家组对东兴市进行了暗访验收。全市还精心打造中国-东盟系列节庆赛事和文化旅游演艺节目,《秘境东南亚》《12天籁·京岛渔歌》《京岛情韵》等节目深受游客喜爱。北部湾开海节、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中国-东盟国际海钓大赛、防城港市海上国际龙舟节、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国际足球友谊赛、京族哈节、京族拉网捕鱼等一批文体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影响力大增。
探索产业发展引导新机制取得新突破。2020年1月9日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出台“1+4”系列文件,包括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用地供应管理办法、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事项)表等。通过政策突出要素支持,从政策、资金、林地海要素供给等方面对文旅产业予以前所未有的支持,打出政策组合拳,切实贯彻落实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对接,助力企业获得各类授信4亿多元。
探索边境旅游转型升级新动能取得新突破。全市充分利用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扎实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和建设,大力发展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康养文旅产业项目共204个。预计2020年底,金滩那片海、白浪滩·航洋都市里、东兴昊兴房车露营基地3个项目可投入试运营。边境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速,常态化开通中越跨境自驾游线路,升级打造内蒙古满洲里、广西桂林和东兴以及越南广宁省芒街和下龙“两国五市”黄金旅游线路。
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取得新突破。全市积极探索发展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与全域旅游协同发展新路子,开创了发展“两国一城”全域旅游的跨境旅游精品线路、跨境旅游拳头产品、跨境旅游宣传推广、跨境旅游市场整治、跨境旅游演艺交流、跨境旅游培训“六联合”模式,促进了中越跨境旅游人数逐年大幅度增长,2019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1229.35万人次,其中持中越边境旅游通行证游客达34.61万人次,同比增长18%。
◇文化自信 亮点频现
突出创新模式。2019年3月,防城港市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授牌,正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充分利用“边、海、山、民”特色文化资源,发挥与东盟国家“地缘相接、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五缘优势,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制度化”五化建设,形成了国门文化大院、边境之窗、“文缘号”海上流动服务在全国示范推广的创新经验。全市还在广西率先制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防城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订了“国门文化大院”“十万山文化家园”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
突出惠民覆盖。全市建成27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位居全区第一。全市81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文化站达到等级站率和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占有率位居全区前列。竹山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也是广西唯一村级试点。全市还建成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市博物馆等市级文化场馆,升级改造市新华国门书店,形成以市级文化场馆、北部湾文化公园等为文化地标的“城市会客厅”。
突出智慧普及。建成广西首个数字文化馆和首个标准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防城港文化云”。依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源头”“节点”“终端”建设,实现电脑、手机、电视“三屏合一”。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主架构,实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为全市23个乡镇文化站、174个行政村(社区)、40个边防警务室配备了公共文化服务一体机等数字文化设备,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实现WIFI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建设 提质增速
签约一批项目。5月3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见证下,与恒大集团签订投资700亿元的防城港恒大足球文旅城。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多次项目签约活动,山茶健康产业综合项目、中越界河风景带、马鞍岭邮轮康养旅游度假区、十万大山天沐温泉度假颐养小镇和客天下·防城港叮噹小镇等一批大健康文旅项目签约。还与广西保利、中建一局、诚城集团三家联合体签订康养文旅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
开工一批项目。全市实现重大文旅项目新突破,落户开工一批大健康文旅项目,其中百亿元项目13个,文旅板块已经成为全市的投资高地之一。白沙湾国际自然医学度假区项目(一期)的白沙湾大道(环岛东路支线)、中国·防城港体育小镇(第二、三湾)、泰国文化园、金花茶小镇、中国东盟自驾游总部(东兴)基地、东兴市豪逸酒店、竹山音乐小镇等一批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开工,防东铁路、国门大道、江山半岛百里黄金海岸(怪石滩段)、峒中(含里火通道)联检大楼等文旅基础设施也有序推进建设,掀起了全市文旅项目建设的新热潮。
招商一批项目。全市积极引进大企业大投资,除了引进恒大集团,还正在与香港铜锣湾集团、万达集团、陕西汉华产业集团、成都环球融创集团、武汉当代集团等洽谈投资一批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
防城港市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在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快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推动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建设的大健康和文旅项目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功能齐全,品位高端,建成之后将极大丰富全市旅游供给,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渐具雏形。这一系列的重大项目,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布局在防城港全境,不久的将来必定熠熠生辉。
(本版图文由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