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名城,江淮明月之都。作为一座与京杭大运河同龄的城市,扬州城的荣辱兴衰,挥毫泼墨般地写在了流动着的运河水波之上。今天的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渴望以运河为媒,讲好运河故事,保护运河遗存,彰显运河风貌,延续运河文脉。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生长原点”,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扬州人始终有一种融于血脉的责任感。我们在思考,更在行动。
2011年,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正式挂牌成立。围绕大运河文化主题资源,历经十年规划建设,度假区着力进行文化挖掘、景点复建、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载体平台打造、品牌集聚和产业链拓展,把祖先恩赐的人间瑰宝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如今,这一片由自然与人类共同打造的风景,经过十年传承、守护、修复和历史文化积淀,更彰显出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惊艳之美。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走进长春路的“三把刀”集聚区,仿古的建筑、红红的灯笼,处处都让人感受到“中国风”,人来人往相当热闹。在“三把刀”大师工作室感受扬州传统文化,在1757美食街坊吃一顿特色小吃……夜色中,烟火气与文化味萦绕,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释放出新的魅力。
“三把刀”集聚区东起史可法路、南临大虹桥路、西靠扬子江北路、北至平山堂东路,规划总面积约3000亩,集博览、体验、互动于一体。如今,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餐饮板块已经基本成形,理发术博物馆,传统修脚术博物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和趣园茶社、扬州宴、7吃8吧阳光餐厅、素慧、长春食坊等淮扬菜品鉴店相继开放,成为外地游客体验扬州“三把刀”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既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还能品鉴扬州传统文化,真是一种别样体验。”来自北京的游客李晶说。
除了“三把刀”集聚区,瘦西湖畔的虹桥坊街区更是度假区转型升级的精彩之作。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这是清朝诗人费轩笔下的大虹桥。今天,下了大虹桥,右手是开放式的虹桥修禊、卷石洞天;左手是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特色文化休闲街区虹桥坊,冶春、星巴克、哈根达斯、谢馥春、全聚德等国内外40余家知名商业品牌云集。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国际接轨的休闲文化体验,虹桥坊已成为扬州著名的商业街区、城市旅游消费的商业平台和新城市客厅。
“三把刀”集聚区和虹桥坊街区仅是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这几年大手笔进行项目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度假区项目建设投入40亿元,精工制作、精细打磨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最佳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伴随着一个个大手笔,在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盐阜路、西至瘦西湖、北至启扬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各类景点、旅行社、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乡村旅游点、娱乐设施、休闲街区等涉旅单位200余家,形成了运河园林文化体验、“皮包水·水包皮”三把刀休闲文化体验两大主题产品,开发了文化生态公园、特色酒店集群、人文休闲街区、美食生活体验、主题文创演艺、中西康养健身、多彩夜游活动、大型节庆赛事等八类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生态、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个以文化休闲、康养度假为主题的都市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汤卫华说。度假区以“千年运河 多彩生活”为品牌形象,打造文化体验、运动康养、文创会展、观光休憩、城市度假五大功能,包装升级旅游资源,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充分彰显了大运河世界遗产精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中国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主客共享的现代城市休闲度假代表。
是的,大运河的历史和人文,正以一种全新的安静姿态,被凝固在度假区的每一个角落,展现了扬州历代文化叠加的精深内涵和独特风韵,让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来自广东的游客杜海带着一家五口人,在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度过了愉快的5天时光。他的很多朋友觉得奇怪:在一个度假区里怎么能玩5天?
“孩子比较小,父母也老了,不能走远路,不如找个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地方住下。在网上搜了好久,就是冲着度假区里的酒店来的。”杜海说,这5天时间里,他先后住了度假区里迎宾馆、瘦西湖温泉度假村和隐居瘦西湖温泉度假酒店,“每个酒店都有各自特色,设施又很齐全,玩下来很惬意。”
据了解,以酒店为目的地的自由行游客今年特别多。“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在今年国庆假日期间,景区主要酒店恢复情况良好,相比去年呈增长趋势。各酒店平均入住率基本达70%以上,最高入住率达93%,最高同比增长达37%,酒店平均房价也多数有增长。主要酒店总营收达1356万元,同比增长43%,这些增长率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自由行游客。”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胡晓峰说,在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酒店日趋“景区化”,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团队观光游时代,吃住行游购娱各个元素通常是分散的。对热衷“到此一游”的观光客而言,行程单上最吸引游客的是去参访哪些名胜景区,酒店只是其中标配的“配角”,供存放行李和歇脚过夜。如今,随着游客对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越来越强烈,高品质酒店即旅游目的地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一间房,赴一座城”。
“市场环境、游客心理在变化,要求我们重构旅游产业,满足与引领游客对旅行的高需求,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垂直化的在地度假生活体验。”胡晓峰说,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为此着力打造高品质特色酒店集群,突破原有的食宿等传统要素,把酒店视为一个小型旅游目的地,同步配套相关设施,积极拓展各类产品,不断延伸内涵,催生经济效益。
据介绍,度假区内现有迎宾馆、西园饭店、涵田汇金酒店等3家五星级酒店,有瘦西湖温泉度假村、虹桥坊温泉酒店、隐居瘦西湖温泉度假酒店等温泉主题酒店,有以中医药康养文化为主题的合怡酒店、以扬州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青普文化行馆,洲际英迪格酒店、万豪万丽酒店和四季酒店3家国际性高端五星级酒店建设正如火如荼。
“这些酒店都以度假区所拥有的丰富自然景观及多元文化为本底依托,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极具历史和文化韵味的沉浸式住宿环境、丰富的主题活动和文化体验,管家式、定制式、顾问式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游客在酒店内就可以满足旅行需要。”胡晓峰说,让每一座酒店都要成为游客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目的地”,成为度假区中的重要引擎,带动度假区内文化和旅游产业及业态的整体布局,反哺全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度假区通过整合全区资源,由亲水人行慢道、循环水上画舫等串联各个酒店,酒店彼此间没有围墙的阻隔,点连成线,线连成片,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开放包容的整体,真正实现了“还景于公众、还空间于公众”。
现在,走进度假区,一股中国古典园林范儿扑面而来,通透感直逼人的感官:
从水路行,毗邻的瘦西湖与度假区内外的宋夹城河、乾隆水上游览线、荷花池形成了一条循环水路。坐上画舫游线、观光游船线、水上巴士线游历度假区,人们仿佛在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轴线”。
从陆路走,各个酒店与风景区之间均沿水道设置人行慢道,游人可以无障碍抵达。
更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和市民可以借助沿途停车场和码头,或坐上景区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水上交通,或租借一辆自行车,随时随地在景区换乘中心进行水陆交通的切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诗人张若虚写于扬州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文字之间浮动的扬州壮美景致让人无限向往。如今,每天晚上八点,度假区内灯光璀璨,一场名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在此准时上演。
在平山堂上,由度假区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吸引了众多游客。演出以鉴真东渡的历史故事为脉络,与禅茶文化相结合,以体验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游客。
《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和“鉴真东渡禅茶秀”是度假区通过“创意+文化”打造旅游体验式项目,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的重要一笔。
文化是一个度假区的灵魂,度假区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度假区要以美景打动人,更要以创意留住人。”汤卫华表示,度假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了故事要讲好”,做好挖掘与整合的文章,打造运河文旅IP(知识产权),使文化旅游休闲线路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让度假区可观、可感、互动性更强,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围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度假区高质量策划运河文化和旅游活动。以“千年运河 精彩生活”为主题,度假区打造运河文化嘉年华品牌活动,邀请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展花船巡游、灯光秀、运河老字号展销、木偶皮影戏表演、运河戏曲曲艺歌舞表演、运河美食荟、国际风情歌舞等20多项活动,吸引游客达百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
古风创意的清二十四景记事本、多彩的纸胶带、小巧玲珑的运河风格零钱包、精美大气的乾隆元素茶具……在位于虹桥坊的“瘦西湖游礼”旗舰店内,充满着运河文化、瘦西湖印记和扬州元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这一个个创意产品,将尘封于记忆中的古代运河文化元素变身为时尚、实用的生活用品,把“老东西”做出了新趣味。
据介绍,度假区推出的“瘦西湖游礼”文创品牌,迄今已精心打造出近200种文创旅游纪念品,集传统、时尚、创意、有趣、实用于一体,价格在每件几元至数百元之间,适合不同层次游客需求,让游客可以将扬州美景、运河文化精髓“打包”带回家。
度假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扬。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第四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目的地联盟峰会上,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荣获“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旅游度假区”称号。
位于虹桥坊休闲广场的扬州市旅游服务中心,是一座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能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
旅游服务中心围绕服务游客设置了旅游咨询区、地图展示区、纪念品展示区和文化体验区。除了这些必备的功能外,还增加了拓展功能,如为游客提供免费WiFi、医药箱、轮椅、童车租借、雨伞租借、寄存服务、手机和相机免费充电、邮政明信片及邮政投递、纪念币和纪念戳服务以及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的公用电话服务。还专门为游客设置了休息区,并在休息区内摆放了关于扬州历史文化、扬州旅游、扬州美食以及环保的书籍供游客免费取阅。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来此咨询。如果超出服务范围,将通过信息化方式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旅游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的背后,是度假区以旅行者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标准化服务。过去,观音山下车辆乱停、摊贩云集,屡被游客“吐槽”。这两年,度假区对观音山山麓至下马桥一线的自然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游客导览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拓宽河道、增加亮化面积;新建步行道、亲水平台、水上风亭和唐式牌楼;唐城博物馆原有的城墙大门刷漆出新,修复台阶、栏杆,更换了城墙古旗……这里已成为游客休闲好去处。
经过十年的发展,度假区实现了从“观光游”向“度假游”的大跨越、大提升。胡晓峰说:“目前度假区在建设经验、发展空间、运营水平等方面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回望这几年的烟花三月,不变的是,度假区的游客一如既往爆棚,人如水、车如龙;变的是,智慧旅游系统给游客带来的便捷,赢得游客的好评。通过手机客户端导览和导购、享受全覆盖且免费的WiFi网络、进入度假区后自动连接语音讲解、找不到厕所可以使用智能导航快速前往……如今在度假区,这样的智慧旅游触手可及。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度假区“智”谋天下,无论是聚焦“散客”经济、玩转新媒体手段,还是与在线平台发展共赢,都致力于给游客带来“智慧旅游”的别样体验。
胡晓峰表示,度假区正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为重要支撑的度假区智慧旅游体系,在智慧服务、营销、管理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让国内外游客在景区内行得“顺畅”、游得“舒畅”、玩得“欢畅”。
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要集聚关键资源要素,发展与大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软件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农业、工业等的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创意的应用,既可增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可优化地方产业结构。
“为此,度假区大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兴产业模式,利用区内优良生态环境和优质资源要素,加快招商引资,加强创业创新。”汤卫华说,由原有的传统旅游景区向集观光、度假、人居、现代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转变,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创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科创产业等五大产业。
“我们这边全部都是精装修,采取拎包入驻的办公方式,省去了装修的时间,入驻即办公。”近日,在花都汇商务中心的扬州北大科技园内,招商工作人员正在向有意向入驻的企业负责人张先生介绍园区的功能配置情况。
扬州北大科技园自去年11月落户景区以来,将园区成熟的运营经验和品牌影响力同扬州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紧密融合,打造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开放导入产学研资源,推动工业设计、数字创意中心、软件与互联网、总部经济等产业发展。
扬州北大科技园是度假区建设瘦西湖基金小镇引进的重要项目之一。据介绍,依托度假区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度假区着力招引现代金融、产业基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创研发的产业入驻,形成了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的基金金融集聚区。目前,扬州市现代金融集团办公楼、新金融商务综合体、花都汇商务中心、瘦西湖路中润商务综合体等项目已经初显规模,濂溪阁高端商务综合体、瘦西湖路基金特色办公园区、唐子城基金小镇等正在加快建设,吸引北大科技园、鲸灵科技、云听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科创、金融企业入驻并开园运营。
“度假区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现代新经济带,促进运河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品牌、文化创意品牌、金融投资品牌等跨界融合。”汤卫华表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厚植区域优势,以基金金融业为突破,加大风投、创投、各类基金、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引进力度,打通经济血脉;以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为支撑,围绕华侨城片区、三湾片区、唐子城片区,规划健康产业园区、文创街区,完善产业层次。
“我们主打园林式办公环境,同时出台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招商引资等专项奖励政策,以低密度舒适空间和优良的政策扶持吸引总部经济、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投基金、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为主体的企业。让新兴经济与度假区相结合,成为扬州的又一产业高地。”汤卫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