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流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表示,推动各个机场综合利用餐饮服务准入标准、价格对标、认证平价商铺等方式,基本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即在同一个城市内,机场内提供的餐饮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与城市内该品牌店面保持一致。
长期以来,人们形容机场餐饮服务为“路边摊口感、星级酒店价格”。因此,推动机场餐饮“同城同质同价”呼声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机场的“天价”服务不只限于餐饮行业。有媒体报道,在机场买一瓶矿泉水要几十元,停一次车要几十元,给行李打个包也要几十元。更有甚者,一名乘客出国期间将车停在机场停车场88天,被收停车费8600元;一名乘客打包12瓶酒,居然要价高达1720元。在别的经营场所,商品及服务价格贵了,消费者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价比三家。然而,在机场内,有些配套服务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消费者即便是被“天价”商品及服务价格“宰”了,也得忍气吞声地接受。
可见,“天价”商品及服务频现,源于机场等特殊公共场所的垄断地位。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曾表示:“机场等场所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提高价格,实际上反映了有些部门垄断公共资源,借权生利。”
因此,机场服务“同城同质同价”不能止于餐饮。推动机场服务“同城同质同价”,关键是破除经营垄断。中央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具体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场所相关配套服务,也应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如,对于机场的外包服务,应建立准入机制,同时物价管理部门在核定价格标准时,应公开透明,并加强跟踪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