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展示

为更好地展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引导旅游产品投资和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交流互鉴,9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名单,共有16个案例入选。入选案例涵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文明旅游、冰雪旅游、自驾游等多种类型,均体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创新举措、经验成效,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活动

一、导语

实施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现我国红色旅游工作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业务指导、中国旅游报社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活动于2019年10月18日至11月6日举行。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网、中国旅游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组成的采风团,赴江西、贵州、陕西、河北、北京、广东等6地开展采风活动,宣传了江西瑞金、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探访了遵义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之路;重温了从革命胜利到开启改革开放壮阔篇章的历史时刻。采风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凸显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具体做法

(一)发挥权威媒体导向力,助推红色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报社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覆盖旅游全行业的唯一纸媒,并两次荣获全国百强报刊。中国旅游报社立足行业,深耕细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经验,近7年来,共举办活动200余场,组织“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90余场。此次“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媒体大型采风行活动是中国旅游报社基于专业团队,权威媒体精神服务于行业的又一次力作。6月起,围绕采风主题进行活动策划和初期筹备,对接采风地确定采风线路,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工作。组织近20家全国主流媒体记者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贵州、陕西、河北、北京、广东等地,深入红色旅游景区进行采风宣传,并在活动形式方面进行了创新。此次活动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在江西瑞金举行活动启动授旗仪式,在广东深圳举行采风汇合仪式。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采风期间的图片、宣传文字、微视频,将采风宣传成果汇集成册广泛传播,进一步深化活动意义,助推各地红色旅游发展。

(二)发挥专业媒体行业功能,兼顾社会效益

“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媒体大型采风行活动联合江西、贵州、陕西、广东、北京、河北等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发展地区,聚焦红色旅游行业热点,利用采风宣传等形式,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探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区,学习并大力宣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河北红色圣地西柏坡、正定塔元庄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双清别墅,再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通过媒体视角,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全方位、全媒体立体宣传展示红色旅游的探索实践、宣传红色旅游创新做法和成效经验,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专业,充分宣传展示了各地红色旅游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发挥新媒体影响力,增强宣传实效

“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活动在宣传方面视角独特,形式多样,集合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网、中国旅游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通过融媒体宣传、图文直播以及自媒体即时传播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实效。

1.重点版面宣传。此次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文汇报、中国旅游报、光明日报、央广网等重点版面、栏目进行宣传展示。

2.融媒体宣传。中国红色旅游网推出活动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采风地红色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对采风地进行现场探访,通过各自平台,以消息快讯、深度宣传等多种形式聚焦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并同步在中国旅游报微信公众号以及学习强国号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3.图文直播。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对采风活动进行全程图文直播,增强活动时效性与传播力。

4.自媒体即时传播。采风团成员在采风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即时将采风见闻、感受等进行广泛传播。

三、成效

(一)宣传效果显著

“我和我的祖国”媒体采风活动通过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图文直播专题、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各大主流媒体图文快讯、深度宣传等多种形式,共刊发宣传成果近300篇,百度词条搜索相关信息约112万个,活动盛况吸引了中央及地方媒体大量转载和关注。

(二)社会效益良好

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各地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全方位、多角度地凸显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在全国掀起一股红色旅游浪潮,社会效益良好。

花点时间游武汉

一、活动总体介绍

2019年春季,武汉市以“赏花游”为主打,组织开展了“花点时间游武汉” 主题宣传系列活动,采取多媒体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创新展现武汉丰富的赏花资源,擦亮“大武汉、新花城”赏花游品牌,促进春季旅游市场繁荣,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该系列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在扩大武汉赏花游市场影响力、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方面取得良好的宣传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策划举办了“花点时间游武汉”2019抖音挑战赛、春季文化旅游惠民、武汉赏花国际摄影大赛、2019武汉旅游达人评选、“花Young武汉48小时”斗鱼直播接力等系列活动,开展“花点时间游武汉”千人定向游、园博园花朝节汉服万人巡演等特色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体验文化旅游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文化吸引力和旅游影响力。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现靓丽城市形象

在百度、抖音、新浪、斗鱼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和微信、微博开展线上宣传,推出百度“花点时间游武汉”专题,在广东、河南、湖南、湖北等重点客源城市推荐“花点时间游武汉-抖音挑战赛”,以#武汉浪漫赏花季#热门话题联合新浪微博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开展定向推广,在官方微信开设“花期预报”专栏,推出即时花讯,策划“花Young武汉”随手拍活动,引导市民和游客参与武汉赏花游宣传。组织国际摄影师、网络达人、斗鱼主播、媒体记者组成“花Young武汉48小时”宣传团,以影像、文字、H5等形式打造武汉八大网红赏花游地标,推广武汉赏花游IP。

(三)线上线下开展营销,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

设计制作《赏花游手册》《赏花游指南》,摄制《花young武汉》《花点时间游武汉-盛世花开》专题视频,发布十大武汉赏花一日游经典线路,以新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传播渠道,采取“定向地区微信朋友圈广告”“定向微博大号推广”等方式进行推广传播,并在全市机场、火车站、酒店、景区、文博场所等窗口地带投放,吸引游客、市民体验赏花游。陆续启动了针对北上广等重点城市和河南、湖南、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市场营销,包括在京汉线、沪汉蓉线、京沪线等高铁列车上,和北京长安街地铁出入口灯箱、天河机场T3航站楼、自助值机台自助登机牌投放宣传广告;组织邀请境内外大型旅行商来武汉踩线,并赴广州、西安等地开展武汉赏花游专项推介。

三、主要成效

主题宣传成效显著。武汉樱花宣传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花点时间游武汉”系列活动。抖音平台视频播放量超1.7亿次,点赞评论转发互动量47万;百度城市名片“花点时间游武汉”搜索点击量25万人次,辐射人群412.37万人次,阅读量753.7万;新浪微博平台,“#花点时间游武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博文阅读量超3100万人次。

赏花游市场火爆异常。“花点时间游武汉”宣传活动启动后第一个周末,超30万人来汉赏樱,黄鹤楼公园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东湖樱花园一天半时间内迎来12万人入园,同比增长30%以上,外地旅游团数量达220余个。

惠民活动赞誉满满。“花点时间游武汉”2019春季武汉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向市民游客送出30万张惠民券,涵盖文旅项目27个,网络留言及好评近数万条次,市民游客纷纷为惠民举措点赞。

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

2019年(第二十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以下简称欢乐节)于2019年11月22日至12月31日在海南省顺利举办。本届欢乐节首次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提高旅文结合度、提高国际化水平、提高民众参与度、提高市场影响力”为目标,整合活动内容、统一高效宣传,突出了鲜明的国际化元素,体现了浓郁的海南本土文化风情,打造了产业联动大平台,展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崭新风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具体做法

(一)部省合办提升欢乐节影响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是持续举办了二十年的节庆活动品牌,其前身是海南国际椰子节(以下简称椰子节)。椰子节于1992年首次举办,2000年改名为“海南岛欢乐节”,2000年,首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由原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3年国家清理节庆活动,未将欢乐节列入省级节庆活动清单,之后,原国家旅游局退出共同主办欢乐节。2015年,第十六届欢乐节正式更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之后海南省一直致力于把欢乐节上升为省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但囿于国家对节庆活动数量的限制,一直未获批准。2019年,在不突破活动数量的前提下,海南省邀请文化和旅游部与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欢乐节,并报请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将原属省级节庆活动的海南省艺术节变更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欢乐节由此再次成为省级节庆活动,此外,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还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出席了2019年欢乐节开幕式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欢乐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整合活动塑造欢乐节品牌力

海南存在节庆活动多、节庆活动品牌少、节庆活动内容同质化的特点。同时,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冬季气候温暖、风光旖旎,特别适合举办节庆展会活动,大部分节庆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每年11月到次年1月举办,造成了海南冬季节庆展会活动扎堆的现象。但活动规模小、力量分散、资源缺乏深度整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精品节庆品牌的打造。为此,海南省将海南省艺术节并入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在此基础上,一并整合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ISY三亚国际音乐节、海南国际旅游岛(陵水)青年狂欢节、海南万宁国际冲浪节、海南草莓音乐节、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节等同期举办的文旅体等200多项各类活动,以欢乐节的名义,采取大欢乐节模式共同举办,推动全面实现文旅体产大融合、优化节庆活动的目标,打造欢乐节大品牌。

(三)重视宣传放大欢乐节传播力

欢乐节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宣传推广机制,凡是纳入欢乐节的活动,组委会都进行统一宣传,提高传播效率和资源使用率,减少活动主办方宣传推广开支,让活动主办方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办好活动、打造精品上去。组委会充分利用短视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报纸、城市广播、电视广告、车身广告等传统媒体及院线广告、美团外卖等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打造多维宣传推广矩阵,有效放大欢乐节的整体传播力。据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0月29日至2020年1月1日,涉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的网络信息共计168574条。

二、主要成效

(一)助推海南旅游和文体大融合。2019年欢乐节共举办了42项主体活动,欢乐主题月涵盖了共200余项活动,规模创历年之最,突出体现了全省参与的欢乐氛围。同时,本届欢乐节是文化和旅游部和海南省政府首次共同举办的一届欢乐节,推出涵盖众多精品剧目的“艺术演艺周”,成功举办了“天容海色”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海南数字竞技娱乐嘉年华、越山向海人车接力海南年终巅峰赛等活动,开创了“旅游+文化+体育”新模式,推动海南旅游、文化和体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彰显海南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欢乐节中的黎苗歌舞表演、器乐演奏、服装展示等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很好地展现了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乐起新海南》、非遗织绣文化旅游周和官塘温泉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都洋溢着浓浓的海南味,充分展示了海南本土民俗文化风情。

(三)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4.7亿余元,现场交易额9700余万元。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博览会达成总交易额5.6亿元、现场销售额7600多万元。草莓音乐节、三亚国际音乐节、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和国际青年狂欢节等活动吸引了年轻群体参与其中,极大地带动了消费,经济综合效益明显。各种旅游消费优惠活动吸引了游客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力地拉动了全省旅游消费。

(四)显著提高国际化程度,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影响力。欢乐节举办了国际青年狂欢节、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国际化元素越来越突出。欢乐节期间,汤加王国基础设施和旅游大臣阿科西塔·拉乌拉乌、驻华大使陶阿依卡·乌塔阿图,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泰国清迈府副行政长官阿蒂颂等重要国际嘉宾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国际嘉宾参与了欢乐节的各项重要活动,极大增强了海南的国际影响力和能见度。

(五)与岛内外游客共享欢乐盛宴。举办的欢乐节“艺术演艺周”、蓝色国际电子音乐节、海南全息音乐灯光秀、数字竞技娱乐嘉年华以及城市马拉松等各项大型群众性活动,提高了中外游客百姓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提升了年轻市民对欢乐节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景区和酒店推出的各种优惠措施,让市民游客真正享受到了欢乐节的实惠,使全民共享全域旅游创建成果。

2020-10-2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269.html 1 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展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