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着重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完善院团改革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建设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事业体制院团改革,推动院团改革先行先试,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强化以绩效考核管理为抓手的举措,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现精细化、精准化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健全奖惩机制,推动院团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二是进一步强化以创作为中心的动力源泉。坚持全市艺术生产年度创作规划推进机制,紧扣首都文化主题,做好重大主题创作规划,提前储备一批优秀剧目,打磨提升一批经典剧目。围绕建党百年,推出“百年百场”精品剧目展演。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创作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通过委约制、项目制等方式支持院团开展重大主题创作,形成首都文艺创作高峰。持续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把精品创作作为院团发展的动力之源,树立品牌IP意识、产品运营意识和项目投资意识,推出一批具备首都风范、体现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完善艺术创作引导机制,发挥现有三大艺术创作基地作用,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创作接地气、有骨气、聚人气。
三是进一步推进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的中心环节。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积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开拓市场,把握观众需求,激发创作活力。改制院团要提前部署,建立演出倒排期计划,提前做好演出创作、排练、上演、宣发规划,形成完整的剧目运作管理链条;支持院团接入演出院线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拓展市场空间。结合新兴演出需求,引入最新科技,丰富演出表现形式,大力发展沉浸式演出、在线演出、云演出等新业态,提高观演体验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探索搭建全市演出宣传推广平台、剧场综合运营平台和剧目孵化运作平台,提高演出运营管理水平。
四是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条扶持机制。用好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发挥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作用,探索利用老旧厂房、腾退空间等再建设2至3家新的排练中心,支持国有文艺院团与地标性文化演出场所合作开展驻场演出,打造区域性演出中心,擦亮北京文化演出地标名片,不断拓展运营平台辐射范围,吸引全国优秀剧目参与平台展演,做大做强北京演艺中心品牌效应。
五是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名师大家的培育力度,加强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实施“尖子人才后备班”计划,加强演出管理人才培养,着眼建立一支对市场敏感、有开拓精神和能力的演出经营专业人才队伍,整合经营力量,提高国内外演出市场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