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期间,“美团大学美景学院”执行院长赵立松、阿里云智能—文旅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刘振宇、腾讯产业生态合作总监郝景然、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洪、浙江力石科技董事长兼CEO陈海江、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旅和政府事务总监朱靖等嘉宾围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主题展开对话,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主持对话。
主持人张辉: 数字文旅时代已经到来,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形成的数字技术,再加上VR、AR等情景技术相互碰撞,会产生很多新兴的业态。那么,什么是数字经济?对数字文旅有何见解?
朱靖: 所谓的数字文旅,就是在传统旅游行业的基础上,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旅游内容、旅游服务、旅游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赋能。
陈海江: 我们是一家做数字文旅的企业,对于数字文旅的理解,就是把所有的业务数据化,产生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业务化,带来更精准的大数据营销。
陈洪: 数字文旅,就是数字技术全面介入和支撑下的文化旅游的价值挖掘、塑造以及价值转化的全过程。
郝景然: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社会当中的各个不同的业务单元,包括政府制订战略、老百姓消费体验等。腾讯集团提出要深度去拥抱产业互联网,其中就包括数字文旅。
刘振宇: 数字经济、数字文旅,核心问题是增长。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在快速变迁的,这与整个产业链的供给侧就会形成链式反应。“云上旅游”“云会展”等就是为了匹配链式反应而推出的。
赵立松: 数字经济最重要的是对客户的数字化。外卖这个行业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是到了今天,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平台,美团解决了几百万人就业的问题。对于文旅行业的数字化,应该分为管理的数字化、营销的数字化和服务的数字化。
主持人张辉: 数字经济时代和大众化旅游经济时代的叠加碰撞,会不会发生大的革命?未来十年会对文化和旅游的产业形态、产品形态、服务形态和管理形态带来哪些变化?
朱靖: 我们是音乐行业,举办的“草莓音乐节”就和文旅有深度的融合。因为今年疫情,音乐产业被迫在线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但还没有真正突破成为商业模式。要利用好新技术带来的时代机遇,是企业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郝景然: 希望通过腾讯平台,实现更多的连接,推动线上业务,开展比较深度的合作。现有的技术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去改善或改变文旅场景的体验,从营销的宣传端,用科技的手段去助力景区将变得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
陈海江: 数字文旅融合是相互赋能的。在互联网行业的上半场更注重讲流量,把组团式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来。到了互联网行业下半场,机会就在供应链这一端,把本地好吃好玩的产品都数字化。
陈洪: 大数据与大众化旅游结合,个性化的服务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显得更加重要。过去跟团旅游会提前查一点资料,现在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基建之后,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时时可以获得更精准的信息化服务。未来,还将会演变成提供伴随式的智能化服务。
刘振宇: 这种颠覆式的变革一定会来的。这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带来一个因自身内部变化所形成的外在表象,所以本质是消费,驱动力是科技。IP引发的流量消费,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赵立松: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现在的景区越来越拥抱互联网,疫情倒逼很多文旅产业加强线上化发展,通过网红直播、短视频等项目把流量带进来。
主持人张辉: 数字经济会带来革命,但是现在仅仅是需求端有变化。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推动融合的过程中,不是文旅融合,而是数旅融合。问题是什么?
赵立松: 我一直觉得数旅结合最终还是要讲效益的。当然功能还是要全,但最终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刘振宇: 在推动数旅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产业链的重构,而不是重复做产品。过去旅游做得更多的是线路牵引,现在更多的要做文化牵引;要让数据多“跑腿”,让人少跑腿。
郝景然: 整个产业的改变是供需双方的。做每个项目,政府在前面要立好方向、树好标杆,投资企业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做每一个项目。
陈洪: 数旅融合现在有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推动供给侧改革,需要慢下来一些,静下来一些,更深层次一些,更深入地去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陈海江: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来做引导,但是数旅融合先要把整个产业运营捋顺清楚,是否可以给涉旅企业带来收益,如果仅仅只是政府政绩,这很难带动。
朱靖: 无论是旅游也好,做文化内容的企业也好,其本质还是要依托内容。要去深入挖掘,把内容做好、做亮,这才是根本。
组版:海峡旅游(福州)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