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崔晶
梨树、核桃树、红果树、山楂树……蜿蜒的山路两旁栽种着各种果树,枝头果实累累,三五成群的游客不时停下来采摘自己心仪的水果。日前,记者在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梨树沟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秋日田园的美好画面。梨树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张涛说,未来,梨树沟村计划打造一个大型自由采摘区,让游客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果可摘,让繁忙的都市人有一个寻找乡村野趣的休闲港湾。
梨树沟村距离北京城区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这里北临天云山景区,南临石林峡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5%。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梨树沟的乡村旅游日渐红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热情与日俱增,到梨树沟游玩的客人也随之增多。
据张涛介绍,近年来,梨树沟主打自然生态旅游品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栗树谷。
走进谷中,一棵棵古栗树引人注目。这些古树大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的早已枝干中空,成了小动物们的家;有的则是枝枝蔓蔓,遮天蔽日……令人惊叹的是,它们中大部分树还能年年挂果。谷中最古老的栗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须4个成年人牵手才能将其围拢。据当地人介绍,这棵栗树最多曾打过2000斤栗子,如今仍能年产500斤,是名副其实的“栗树王”。“未来,我们会给每一棵树戴上二维码,方便游客了解古树的历史。”张涛说。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梨树沟近几年还引进了一系列参与性较强的休闲娱乐项目。比如,“浑水摸鱼”项目区的卡通船只、水上滚筒等项目,让小游客们乐不思蜀;从新西兰引进的山地滑车,则让大人们体验了一把在山间自由驰骋的酣畅淋漓。
这些项目不仅给游客带来欢乐,更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今年,村民郑陈就在“浑水摸鱼”区域找到了新工作,而往年的这个时候他都是外出打工,“能在家附近工作感觉特别开心,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他说。
在马路边、小河边、山脚下,记者看到了很多专程来此写生的游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来写生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正在准备艺考,我认为只有真正走近青山绿水,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领悟到如何张弛有度地创作作品。”
学生们正在用画笔描绘梨树沟村的“今天”,张涛却从中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研学旅游一定是未来梨树沟旅游发展的重点,绘画写生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还会研发更多有关了解植物、生态的研学课程,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
据了解,眼下梨树沟村正在逐步推进休闲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这是梨树沟村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
梨树沟村实施的休闲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包括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花之海洋”,依托当地的气候优势,培育、种植温室花卉,让冬季的梨树沟成为花的海洋;推出黄松峪乡冬季旅游项目,打造夜间实景水秀表演;推进主景观大道亮化项目,使梨树沟成为京东平谷区第一个夜游景区,带动“夜经济”增长,形成短游、短住的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未来,我们还计划推出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建成集农耕体验、研学、科普为一体的新园区。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创造约3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1000多人吃上‘旅游饭’。按年接待游客数量80万人次计算,年收入可达1.5亿元。”张涛说。
记者离开梨树沟时,在村口安检处见到了郑陈的爱人黎新。谈起这份安检工作,她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她说,未来,随着梨树沟旅游的发展,村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