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濯水景区全力推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濯水景区创建工作启动近5年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全力推进景区业态丰富、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游客互动体验强化。

聚焦“快旅畅游”通道 打造交通畅快景区

交通成为改善旅游体验的排头兵。濯水景区紧扣基础设施“大改善”,大力实施“铁路、航空、公路”大通道建设,成“快旅漫游”的通道体系和“颜值更高”的优质景区。

在外部交通上,扩建黔江武陵山机场工程实现开通15条旅游城市航线;同时扩容改造渝湘高速公路濯水高速互通,出入口增至“五出三进”;开通汽车站、机场、火车站至濯水景区的旅游专线客车。如今,游客从黔江武陵山机场乘车经渝湘高速公路至濯水景区约30分钟,经G319线约45分钟,从黔江火车站乘车经渝湘高速公路至濯水景区约25分钟,经G319线约40分钟,交通十分便捷。

景区内部交通方面,打通327米濯水隧道,改道集镇段G319线1.63公里,分流过境古镇车辆;修建景观大道1.1公里、暗河后山环线公路5.1公里,道路沿途景致迷人、生态怡然。同时改善景区停车场及智慧交通设施,建成景区停车场5个共1600多个停车位,设置4个车辆临时停靠站点。

聚焦“个性订制”游线

打造游览舒爽景区

景区十分注重游客的个性化体验,标准化规范和完善了两条5A创建申报游线标识标牌。目前,两条游线上有蒲花暗河、毕兹卡水乐园、古镇文化大院等收费景点和游玩场所4个,免费景点景物和文娱项目38个。

景区还合理设置短程游览线路,新增3条短程个性化游线,包括古镇文化大院、“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天理良心展览馆、毕兹卡水乐园、赤穴、蒲花暗河、水上天生三桥等核心景点,游览时间均在60分钟左右,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游览需求。

聚焦“景观质量”提升

打造精美颜值景区

濯水景区十分注重景观质量提升,修缮土家族风格木结构风雨廊桥,以658米的长度被中国廊桥研究会评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荣获重庆“十大地标名片”殊荣,荣登重庆直辖20周年纪念邮票;廊桥夜景互动体验项目灯饰荣获中国照明学会“照明一等奖”;修缮提升“四大家族”文化大院,挖掘古镇诚信文化,提升古镇韵味和内涵;恢复性修缮天理良心展览馆、阿蓬江湿地公园、丝绸博物馆、古镇城门、红军渡码头和水师城门等18处古建筑,极大提升了景区的丰富度、游憩度。

值得一提的是,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挑廊吊柱、翼角翘檐、走栏周匝等渝东南土家建筑风格,集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和文化感,成为景区窗口印象景观。

在展现人文景观的同时,景区注重培植自然景观。在风雨廊桥两侧、阿蓬江畔打造280亩的七彩花田,花海四季交相争艳、缤纷灿烂,与气势磅礴的风雨廊桥、秀美动人的江景巧妙绘成一幅绝美画卷。保护性开发“三潮泉水”景点,泉水神秘涨落神奇灵动,成为游客观潮纳福的胜地。

聚焦“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情怀印象景区

濯水景区注重丰富的在地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大型原创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作为2017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剧目进京、出国演出,在濯水景区取景取材的《记住乡愁》《遇见濯水》等影视作品相继登陆央视,原生态的《后河古戏》等地方特色文化表演节目丰富多彩,已成为濯水景区的一张张靓丽名片;创新打造“中国第一鹊桥会”文旅品牌,变廊桥为单身男女的“鹊桥”;围绕秦朝女商人“巴寡妇清”故事创作的室外剧也有望在2021年春季亮相。

刚开街不久的濯水非遗美食城,建设有“非遗美食、非遗技艺、非遗红色文化”三大主题街区共约100多家特色餐饮入驻,是重庆武陵山地区体量最大、业态最多、品质最优、特色最显的非遗美食城。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黔江鸡杂、渣海椒等不同风格的美食,还能感受到土陶、根雕等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张志/文)

2020-09-3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1013.html 1 濯水景区全力推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