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继承先烈遗志 弘扬抗联精神

吉林热土谱写红色旅游新篇章

那是一场刻骨铭心的人民战争,1931年9月18日,一声枪响打破了东北宁静的夜晚,让东北地区陷入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历程。国难当头,方显中流砥柱,白山松水间,镌刻下无数革命前辈战斗过的足迹。14年间,在吉林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杨靖宇、魏拯民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抗战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也留下了大量革命遗迹。

近年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推动以抗联资源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并推出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弥足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寓教于游、寓游于教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的形式和内容,释放出红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我们走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抗战烽火铭记线”,去探寻先烈足迹,重温抗联精神。

声声抗联史 传递民族魂

“有哨所,有营房,抗联将士林中藏。之字壕,散兵坑,密营遗址能看清。有菜窖,有密营,踏查认证雪中行……”讲解员刘明田的一段快板是对吉林敦化寒葱岭密营遗址的高度概括。

寒葱岭抗联密营遗址曾经是杨靖宇、魏拯民、陈翰章等著名抗联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在寒葱岭抗联密营中,当年抗联将士们留下的“之”字形战壕与密营遗址随处可见。在密林深处有一颗“英雄树”,树身早已腐朽,但当初因为战斗射在树上的子弹依然清晰可见。在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陈列着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史料和抗联遗物3000余件,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讲解员刘明田说:“曾经作为军人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时抗联将士们的艰苦与不易,现在我在这里做讲解员,将东北抗联故事编成快板,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能通过我的解说和我的快板了解这段历史,铭记抗联精神。”

除寒葱岭抗联密营这样的战争遗址外,在各个纪念馆中承载着抗联历史的革命文物也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市烈士陵园的魏拯民纪念馆中展出了66件珍贵藏品,重要展品有魏拯民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时穿过的呢子大衣、用过的水壶、抗联战士使用过的缝纫机机头及零部件等。“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抗敌环境下,魏拯民最终在吉林桦甸市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2岁。”通过讲解员李林霖的详细解说,魏拯民这位抗日民族英雄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李林霖说:“我想让更多人亲自过来看看这些承载了东北14年抗争史的革命文物,为他们讲解东北抗联的艰辛和不易。每当来到这里的学生和游客听过我的讲解后,亲自去烈士陵园献一束花的时候,都会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样重要。”

城城烈士碑 致敬抗联英烈

马村战斗纪念碑、东满抗日英烈纪念碑、抗日少年金锦女纪念碑……在吉林延边汪清县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纪念碑:年仅12岁便牺牲在日军暴行下的金锦女、为共产主义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与生命的国际共产主义者伊田助男、为了队伍能够安全的撤离而失去女儿的革命母亲姜春花……革命成功了,抗联英烈的事迹被雕刻成纪念碑,警醒后人,供后人瞻仰。每年的清明节和纪念日,都会有很多学生、游客以及革命烈士的后代来到这里,在这里献上鲜花和糕点,表达他们的哀思与缅怀。

“镜泊湖水清亮亮,一颗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在吉林敦化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赞颂的是抗战时期牺牲的陈翰章烈士。

“九一八”事变后,陈翰章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率领部队活跃在以宁安为中心的吉东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坚定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信心。1940年1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包围了陈翰章的小分队,为掩护战友突围,陈翰章将军在宁安县镜泊湖南岸小湾沟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陈翰章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下了他的头颅,身躯被日军运回敦化不允许下葬,以震慑抗日军民。直到1940年12月底,陈翰章将军的身躯才在家乡安葬。2013年,陈翰章将军百年诞辰之际,敦化人民建成陈瀚章烈士陵园,迎请将军遗首荣归故里,身首合葬。

在陈翰章烈士陵园门楣上,有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同志题词,门楣高10.1米,纪念先烈为新中国的创立奉献出鲜血和生命;27级台阶象征着陈瀚章烈士生命的27年。耸立的陈瀚章烈士纪念碑高19.13米,代表将军1913年出生;将军墓高6.14米,纪念的是将军诞辰。

在陈翰章烈士纪念碑旁的白山英魂展馆中,讲解员说:“陈翰章将军是敦化的骄傲,敦化人民、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永远怀念将军的丰功伟绩,永远纪念抗联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永远怀念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让抗联精神变成新时代的“养料”

一棵伫立在村中的百年老树、一块不起眼的垫脚石、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式天主教堂……吉林延边汪清县红日村这片红色热土,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红日村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多民族混居村,红色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曾是中共汪清县委和中共蛤蟆塘区委驻地,也是汪清县抗日群众基础较好、地下党最为活跃、武装斗争最为核心的地区,涌现出中共汪清县第二任县委书记金相和以及李光、金银植、金哲等300多名革命英烈。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提出“旅游兴州”战略,汪清县委出台了《关于抓党建促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将红日村的英雄人物、历史文物、遗迹遗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充分利用“红”“绿”相互辉映的特色资源,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红色文化、撬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全力将红日村建设成为具有“汪清故事、汪清印象”的红色文化旅游村,逐步实现了以游促商、以游富农。

在红日村党性教育馆中,讲解员王权用生动的解说将金相和等抗日英烈的生平事迹展现在游客面前。投身革命、与日寇周旋、失去战友后强忍悲痛的临危受命、被俘后在狱中不屈的抗争、为了党的秘密不被暴露而在狱中英勇就义……金相和烈士将短暂的生命交给了他挚爱的党和人民。身为汪清县本地人的王权哼唱起汪清人民为纪念金相和而创作的《十唱金相和》,歌声是汪清县人民对金相和烈士的敬仰,歌声让游客热泪盈眶。

正如讲解员王权在红日村史馆中所说:“昨天,延边人民跟着党走,实现了民族解放。今天,我们依旧紧跟党的步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路上越行越宽,越走越远!”

(鹿笙/文 刘运泽/图)

2020-09-29 继承先烈遗志 弘扬抗联精神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997.html 1 吉林热土谱写红色旅游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