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寓教于游 薪火相传

传承抗联精神 让吉林的红色更鲜活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时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业界纷纷表示,将牢记寄语和嘱托,不忘初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时光追溯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群人为保护东北一方周全安定,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为让红旗高高飘扬,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吉林这方沃土,他们就是东北抗日联军。而吉林,又承载了多少铁骨与忠魂。

吉林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清晰的红色脉络遍布东部山区,包括吉林桦甸、磐石,白山靖宇,通化辉南,延边汪清、和龙及长白山区等地到处都有抗联将士的足迹;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遍布这些地区。大量的红色文物保留至今,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和展出,不断向世人诉说着抗联那些动人的故事;抗联强大的红色基因也早已融入广大人民的血脉,抗联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为立足新时代,传播红色故事,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红色资源富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出了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踏上红色文化旅游印记与自然风光融合的“抗联精神传承线”,可以走近红色记忆的守护者,重走一段抗联路,在安宁祥和中致敬英魂,不忘抗联风骨。

红色穿绿带 重走抗联路

钟灵毓秀龙湾群,铮铮铁骨伴忠魂。辉南县隶属吉林省通化市,因景色秀美而知名,又因红色基因而厚重。作为杨靖宇南满抗日“龙岗战略构想”的核心区域、金川河里抗联根据地重要区域,是东北抗联战斗频繁区域之一。近几年,辉南县在龙湾群深山密林中探寻当年抗联遗迹,踏着英雄的足迹,明晰了抗联经常战斗、活动的区域路线,建成了一段抗联路、一座抗联红色文化体验馆、一座金伯阳纪念广场以及金川革命烈士墓,将红色资源整合,串联抗联印记。

仲秋时节走进大龙湾,零星的红叶和一池湖蓝色最先闯入人们眼帘,妩媚又神秘。湖水潺潺,历史悠悠,岸边停泊的船,搭载着游客踏上那段抗联路。岸上的木栈道几乎保留了大龙湾最原始的模样,丰茂的树木会偶尔伸出枝丫调皮地挡住游人去路,而这些也可能是当年烈士们藏身的庇护。

行至芦花岛,走进辉南抗联红色文化体验馆,回顾抗联将士领导辉南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程,体会鱼水情深的团结和烽火足迹的震撼。龙湾群景区内设定大龙湾至吊水壶的3.7公里山路为抗联路,沿途的“隐蔽哨”“抗联井”“寒窨”等将带游客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辉南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解会鹏介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而当地也利用这个契机大力宣传、弘扬辉南县的红色文化。辉南县依托生态环境、物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进一步挖掘东北抗联红色历史文化,并串联绿色生态景区,打造出一条“红色穿绿带”的旅游线路。

辉南的抗联史是恢宏的,红色脉络是清晰的,唤醒红色记忆,传承抗联精神,辉南正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声音传递吉林的红色力量

“这是青松灶,屋子旁边的中空树已经有247年的树龄了,这棵树就是当年将士们做饭藏烟的地方,它现在依旧活着。我们都会讲杨靖宇精神不倒,树还活着。”青松灶是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的一处遗址,讲解员陈爽每每讲到青松灶时都很欣慰。

很多人都说“南有井冈山,北有蒿子湖”。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位于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旅游线23公里处。上个世纪60年代被国家确认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秘密营地和战迹地。在蒿子湖密营中,还坐落着一座东北抗日联军蒿子湖密营纪念馆,里面锈迹斑驳的展品生动地讲述着将士们的抗联路。

和这些物件一并停留在抗联路上的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红色土壤,传播抗联精神,就像陈爽一样。

从一座“李二桥”出发,陈爽将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带上了长2.5公里的抗联路。“这里有当时杨靖宇将军用过的碾子、他们生活过的地窨子……”随着陈爽的讲解,游客对曾经的抗联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

蒿子湖密营纪念馆馆长吴艳滨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6年,由最初的护林员变成现在红色文物的守护者和红色精神的传播者,现在他还是一位宣讲红色教育的老师。吴艳滨说:“因为热爱,所以不觉得艰难。”

提及当今青少年对抗联精神的传承,吴艳滨表示:“在这里工作很自豪!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真的应该将团结、顽强的抗联精神传承下去。”而吴艳滨也希望一辈子都能够工作在“红色”的氛围中。

用双手触摸老黑河遗址真容

“关于老黑河遗址的考察形式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因此对大家来说充满了挑战性,同样它的现实意义也更为深远。”孟庆旭说。

同样坚守在山林的还有这样一支队伍——来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入老黑河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工作人员,孟庆旭就是其中一位。老黑河遗址地处长白山池南区境内老黑河北岸的密林深处,通往外部的道路崎岖、险峻,山里没有手机信号。

自老黑河遗址考察到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现带围墙的大型院落两处、大小房址30余座及碉堡等多处遗迹和生产生活性质遗物、子弹等军事性质遗物,再结合半环绕遗址而过的森林铁路,可证明老黑河遗址为长白山地区大型的具有生产、生活与军事三重性质的特殊遗址。经研究,基本可以确认该遗址为1940年—1945年日伪政权为在长白山地区进行资源掠夺而建造,系长白山乃至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日本经济大掠夺罪证遗址。

老黑河遗址发现后,连续获批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仅7月到9月,就接待了参观人员累计5000人次。

孟庆旭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个现象,就是在残留的树桩之后大都会有一排新树长出。见过这番景象的人认为,这代表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着当今中国的蒸蒸日上。

代代传承 实现精神的接力

“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后代,我们有着严格的家风——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我们也会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说这句话的人是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9月20日,他和众多游客一起来到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9月20日,杨靖宇将军纪念塔前的花束还是新鲜的。靖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贾俊斌表示,因为景区是开放的,所以每逢纪念日就会有游客自发前来拜谒,这些花束就是9月18日那天游客献上的。

当讲解员在正门牌楼讲解时,就有一些散客陆续聚集过来,经过“指挥部”“野战医院”和“粮食朶”等景点,到达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时已经是一个大队伍了。其中来自大连的于女士不时发问、不时驻足观看。她说:“我们一家子都是当兵的,所以对于杨靖宇将军始终有着特殊的情感,以前都是在课本上听着他们的故事,今天亲自来到这里,感受更深了。”

而在百余公里外的杨靖宇烈士陵园,还有好多人在传承着杨靖宇精神,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会到这里表达对英烈的怀念之情。据讲解员回忆,今年9月18日,除了参观团外,还有500位散客来到这里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紧靠杨靖宇烈士陵园的是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学院秉承“红色学府、绿色校园”理念,熔铸红色文化基因,以东北抗联精神为魂,学院路基整体形态高低错落、蜿蜒曲折,象征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生动的主题活动区让学员深刻感受到抗联场景,体会抗联精神内涵。

著名作家马力参观后表示,走进历史现场,对于心灵的触动是直接的,能够更加强烈地震撼大家的感情,调动历史想象,只有亲临战迹才会产生这种感受。“英雄年轻的生命已经远逝,精神的火焰却照耀着今天的世界。新时代青年须要实现精神上的接力,担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这是先辈的期望,也是历史责任。”马力说。 (叶梓/文 颜国良/图)

2020-09-28 寓教于游 薪火相传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951.html 1 传承抗联精神 让吉林的红色更鲜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