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3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事件片区规划构想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由一系列长征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线状国家文化公园。长征精神的呈现与弘扬,依赖于历史事件的展示。因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需在长征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以史实为线索,注重长征的线性叙事和连续叙事。

□ 王甫园 刘纯 邓昭明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在实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后,中国又一重大公园建设工程启动。从国家公园到国家文化公园,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向纵深推进。

长征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面对长征文化线路这一巨型遗产体系,如何进行分区管控和利用,是实践的难点。

在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初步确立了五大分区、六大文化高地的区划体系。那么,在全国尺度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区划体系?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略有不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由一系列长征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线状国家文化公园。长征精神的呈现与弘扬,依赖于历史事件的展示。因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需在长征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以史实为线索,注重长征的线性叙事和连续叙事,提升陈列展示、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的叙事性,让硬件设施为长征文化体验和长征精神弘扬服务,最终提升公园的教育、游憩等功能。据此,笔者建议将事件片区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

一、事件片区的内涵

可以以长征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关联性空间为主线,划定片区对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利用,形成主题清晰的长征文化展示、文化和旅游协同组织的空间单元。事件片区的概念综合了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并配套相关合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突破了单一的文物保护思维,有利于实现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展示利用的组织化和有序化。

根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党史专家对长征史实的梳理,综合考虑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维度,可以初步将中央红军长征线路划分为13个一级事件片区,分别是长征出发、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通道转兵、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草地、三军会师。例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与长征出发、突破前三道封锁线(跨江西、湖南、广东)两个一级事件有关。各级事件片区的划分兼顾县(市、区)行政区划,但以尊重史实为主要原则,因而大多数情况下跨越了县级行政区以上的行政边界。一级事件又可细分为二级事件、三级事件。例如,长征出发事件的二级事件有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出发的起因)、长征准备(含留守苏区、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红六军团西征等)、于都河集结出发、瑞金云石山长征出发等。每个事件片区相应地规划主题展示区(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管控保护区。在此基础上,再谋划和配套一批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发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事件片区的内核是长征历史事件,因而在实践层面契合历史主题型线路的本质特征;同时,在事件片区内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并围绕教育与游憩功能进行叙事手法创新,事件片区之间则无缝衔接,因而符合《方案》和《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2016-2020)》的要求,即,在宏观上“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文物保护、统一配套设施建设”,在微观上“在线路上走得通,在市场上叫得响,故事讲述手法新,思想教育功能强”。在理论层面,事件片区契合人文地理学有关文化区和区域整体性的概念和理论,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较大。

二、构建事件片区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事件片区为单元进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空间组织,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长征文化,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事件片区提升游客对长征文化的体验价值

一是事件片区的构建有利于塑造长征文化旅游体验的完整性。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大多呈点状分布,以往游客往往会参观游览一个或少数几个点,感受并不深刻。事件片区实现了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从“点”的体验上升为“线”或“区”的体验,让游客从知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感受片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体验变得更加深刻而完整。二是事件片区的构建有利于塑造景观叙事的差异性。事件片区规划能够使得各地按照主题定位形成自身个性和特色,让每个地方的故事讲述更加清晰、深入,也使得片区的历史感悟游线更加生动立体,从而提升游客整体体验价值。

2.事件片区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管控抓手

首先,根据权威党史材料对历史事件进行统一的评价和分级,并结合资源赋存和价值筛选出一批事件片区,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重点,可以避免在建设管理中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其次,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在各个县(市、区)分布不均衡,建设保护任务难易程度不一,给现有以行政区为主体的考核标准制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事件片区兼顾了文物和文化资源均衡性,为国家文化公园考核标准制定提供了方便。最后,事件片区的尺度具有多级性。随着事件级别的降低,事件片区的空间尺度不断缩小,形成多层次的嵌套关系,有利于构建分级分区的管控体系,为建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上下联动的传导机制奠定基础。

3.事件片区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跨界协作

一是事件片区以事件主题展示区为中心,联动周边的相关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长征历史事件的集聚力。二是事件片区的构建有利于打破单纯以行政区为单元的区划模式,构建跨行政区建设保护的合作模式,充分保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例如,“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历史事件,涉及云贵川三省,只有三省相关区域通力协作,才能完整对其进行展示利用。因而,通过“四渡赤水”事件片区规划,形成一个长征文化共同体,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相关文化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开发。

三、事件片区规划实施路径

时间上,发挥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事件的纽带作用,串点成线,串线成片。首先,结合长征史实遴选出历史意义突出、教育价值较高的事件片区规划落地、重点建设,让游客领悟长征文化精髓。其次,充分考虑事件片区之间的对接,沿长征线路构建国家长征步道游憩体系,串联各事件片区,实现文化体验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空间上,构建聚合平台。空间服务于历史。充分依托事件片区搭建各类聚合平台和渠道,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如在“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事件片区规划中,设计和畅通各级事件片区的合作渠道和平台,建立片区联合展示体系和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实现长征沿线各地文化资源的联动和共享,形成完整的展示线路,产生聚合力。

内容上,展现融合功能。在事件片区内规划开发“长征+”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将长征主题教育以各类生动活泼的旅游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出去。加快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培育,推动事件片区文化和旅游联盟的组建,加速文旅融合。

综上,事件片区的概念是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背景下提出来,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空间,而且是一种规划的体验空间,有利于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游客体验价值,加强其建设保护的管控和跨界合作。通过该概念的落地和不断修正,有望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和成熟,使得其像国家公园的概念一样站住脚、能推广,成为国家宣教体系、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湖南省浏阳市文化旅游智库学会)

2020-09-2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824.html 1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事件片区规划构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