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江堰市委书记李云就都江堰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城乡环境和旅游功能、凸显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和进一步“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尤其是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一年多以来,旅游业在都江堰全市经济中占到了什么样的位置,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又有怎样的贡献?
李云:长期以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都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也确实不负众望,日益成为都江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或许下面这一组数据最为直观: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都江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5亿元,增长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8.14亿元,同比大增19.28%;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6%;旅游从业人数已经占到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6.52%。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市明确了“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等三大功能区。可以看出,我们是在以旅游业串联全市三大功能区的协同发展。
2019年,到都江堰市的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176元,同比增长了13%,旅游产业为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受到很大影响。然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都江堰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疫情影响之下,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正是得益于旅游产业在拉动消费方面的强大力量。
笔者: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市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李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业则是典型的环境依赖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都江堰市始终遵循“两山”理论,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要求以及成都市委的“西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两个率先”发展战略。
都江堰市作为四川全省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项桂冠的城市,是“天府之国”农耕文化、水利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生态资源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具有不可复制性。“西控”战略的实施,更是放大了都江堰市的生态禀赋,坚定了都江堰市发展绿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指明了以旅游为主的绿色发展路径。
近年来,都江堰市不断加速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创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县,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实现了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三遗之城”的品牌价值不断彰显。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有旅游业的发展;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也证明,正是对生态本底的大力保护,才让都江堰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说,都江堰市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进程,正是对“两山”理论、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要求和“西控”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深刻实践。
笔者:一年多来,都江堰市通过提升“天府旅游名县”,让城乡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云:一年多来,都江堰市继续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持续丰富旅游产品、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让全市城乡环境和旅游功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此过程中,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融创文化旅游城雪世界开门迎客,成为都江堰市旅游产品升级的代表作;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获评“国内最佳旅游景区”,说明都江堰市的核心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持续增强;高水准开发出精品林盘、绿道经济、生态农业、精品民宿等旅游产品,其中七里社区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飞虹社区、泰安社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录,乡村振兴战略可谓颇有成效;虹口漂流入选全省唯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获得肯定;滨江水幕光影秀、青城·蜀秀精品演艺、融创酒吧一条街等夜间消费新高地即将精彩呈现,让“全时”的发展理念得到落实。
我们狠抓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不仅让来到都江堰市的各地游客更加便捷、更加舒心,也让本地群众切实增强了幸福感、获得感。一年多来,都江堰市新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30个,建成开通5G基站240个,新建小游园微绿地5处,新增城市绿地70.8万平方米,新改建绿道96公里,新(改)建旅游公厕25个,都江堰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倾城旅游”接入“智游天府”“支付宝”等重要平台,总投资57亿元的45个配套设施补短板项目也已启动建设。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都江堰市作为旅游城市的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服务更加完善。“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各地游客赞不绝口,也让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笔者:未来,都江堰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李云:创建成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这既是四川省委对都江堰市多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肯定,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都江堰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成都市委“西控”战略,牢牢把握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契机,坚定文旅主导,突出全域旅游发展,创新生态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模式。
我们将力争经过3年努力,实现旅游产业体系发达、旅游品牌世界知名、旅游服务国际水准、旅游带动强劲有力,建成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初步建成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到2022年,我们将力争实现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500元。
都江堰市将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要求,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继续以文化旅游为载体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天府旅游名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让“天府旅游名县”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让这块“金”字招牌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