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昊
近年来,一些景点掀起文创“冷饮”热潮。从故宫“脊兽雪糕”到西安“城墙味道”,从圆明园“荷花雪糕”到杭州西湖“断桥相会”,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烟雨江南,各地景点都不约而同地瞄准雪糕为其代言。
“雪糕配古迹”之所以受到游客热捧,得益于雪糕采用名胜古迹的造型,做到“因景而变”。此外,雪糕可吃可玩,游客不仅可以用其拍照打卡,还可以用以消暑解乏。
“雪糕配古迹”,对于景区而言是用小成本换来大宣传。雪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投入不多即能获得高回报。利用雪糕这一“宣传大使”,还可以激发游客对名胜古迹的兴趣。试想,当孩子们吃着龙、凤、狮子等样式的雪糕时,也难免会问为什么这款雪糕叫作“脊兽雪糕”,这种一边吃雪糕一边学知识的方式,也不失为一堂生动的课外实践课。
反观现实中,不少景区售卖的纪念品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无人问津也在情理中。“雪糕配古迹”,其创意不仅在于合理的搭配,更在于把雪糕与文化进行了巧妙融合。一些雪糕暗藏玄机,比如莫高窟文创雪糕,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吃完清洗后就是一枚九色鹿书签,令人惊喜。杭州西湖“断桥相会”款冰淇淋,还原了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相会的场景,情侣们买上一对,一分为二,合起来象征着圆满。这种将景区文化内涵融入产品开发的做法,给古老的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既不牵强附会,也避免了产品“千人一面”,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好,这样的文创产品自然充满趣味。
当然,要让“雪糕配古迹”这类文创做得更好,既要把握名胜古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多角度全方面进行宣传,避免被带偏,否则名胜古迹就容易走入刻板印象的死胡同;还要依法保护好文化IP,特别是商标及其相关附属创意,避免被他人抢注,更要防止被非法利用,以至于被恶搞、被调侃。
总之,文创要做好,心思少不了。用雪糕为景区“代言”,成本低,高回报,值得各地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