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8日
第16版:旅游报16版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强盛的灵魂。多元融合的文化、天人合一的建筑、特色而鲜活的民俗、源远而丰富的艺术、科技感十足的新业态,共同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周村古城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周村古商城这个曾经的传统老牌景区,正通过与淄博发展同频,与时代发展共振,换了新模样。

一棵“老树”如何发“新芽”?自2016年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启动以来,景区景观质量、人文服务全面升级,景区讲解精益求精、民俗非遗文化百花齐放,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周村古商城更是不断提炼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景点改造、业态提升等方面相继做出许多新的尝试与探索,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鲁商示范园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环境为依托,积极引进、培育特色业态,通过文旅融合的一系列举措让传统文化精准落地,并将本土文化与国际接轨。自此,周村古商城已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文化引领

探索融合的力量

周村古商城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景区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在许多古城被质疑“商业味过浓、文化味趋淡、同质化”的当下,周村古商城正努力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创新举措,保护并发掘古城的原始风貌和儒商文化的生命力,让文化得以活态传承,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为引领的文旅融合振兴之路。

自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度发展以来,周村古商城在传统固定民俗表演的基础上,不断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商家,通过灵活多样的非遗手工制作体验项目,打造“文化体验示范区”。

鸣锣开市、剃头挑子等颇具商埠色彩的固定民俗表演,演绎出明清时期“金周村”“旱码头”的别样繁华。在保护瑞蚨祥、三益堂、谦祥益等“老字号”的同时,景区发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特色工艺,弘扬工匠精神,引进周村烧饼博物馆、陶琉工坊、锦灰堆、尚书府馍馍酱、铜响乐器、蓝印花布、泥塑等非遗商家,以周村烧饼的制作、灯工琉璃的烧制、泥塑手工艺品定制等为代表的非遗体验项目,依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及重要节点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我们几年前来过一次古商城,现在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项目,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来自东营的一对小夫妻正津津有味地品尝刚出炉的周村烧饼。

以古香古色的古建氛围为载体,传承特色文脉,唤醒历史记忆,这条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因“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而变得鲜活起来。在第七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周村古商城获评“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

网格化管理

软硬件双管齐下

作为一个传统老牌景区,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周村古商城本着以人为本的“店小二”服务理念,软硬件双管齐下,实行网格化管理,从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入手,一方面聘请高校专家对景区解说员、导游员进行定期培训,与外地景区交流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景区现有经营业户制订专门的管理办法,出台相应鼓励团队创业的扶持政策,根据经营业态为业户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根据游客不同需求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导游服务可谓周村古商城的一大亮点。对于倾向了解周村古商城文化底蕴的游客,导游会为其提供专家型、学者型讲解;对于更喜欢了解古城人文轶事的游客,则选择用故事型讲解;对于年轻游客,导游则会推荐他们用手机客户端以及电子语音导游,让游客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古色古香的环境里自由行,感受并发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擦出的火花。

2020年,疫情的发生并没有阻挡周村古商城前进的脚步。7月27日至8月5日,在确保景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周村古商城重点针对公司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紧急救援应急知识等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员工的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均得到整体提升,景区和员工实现了双重发展。

今年以来,景区创建工作重点实施了景区标识系统提升、重要节点景观改造、景区周边建筑立面改造三大提升工程,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升级为初步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一机游”奠定了基础,预约游览机制的建立倒逼行业管理,成为景区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

端午节期间,周村古商城门票实行分时段网上预约制度,按照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30%限流接待。游客通过景区官方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美团、携程、去哪儿等平台进行网上票务的预定和预约有序游览。

“虽然现在游客不是很多,但景区该有的项目和配套都很齐全,我们在这里游玩也很放心。”来自济南的王先生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带女儿外出旅游就选择了周村古商城景区。

科技赋能

业态创新树品牌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局限于吃得饱吃得好,好的美食不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来自心灵的饱腹感。为此,一家名为“花舞盛宴”的高科技光影餐厅在景区应运而生,为周村古商城带来了接轨国际的时尚光影艺术就餐体验。

2020年7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鼓励旅游景点、特色街区的小店,以异域风情、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等新奇体验留客,增强美食街、酒吧街、文创街等街区的“烟火气”。“花舞盛宴”正是利用科技赋能创新业态,景区发展小店经济的真实写照。

餐厅集合声、光、影等多种特效,运用大面积融合沉浸投影、动作捕捉、实时程序反馈等新媒体艺术和技术,打造全围合沉浸式空间。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四季变化,牵牛花爬满四周,见证每一朵花的发芽、生长、绽放与凋谢过程,调动所有感官,精致的美食上能开出艳丽的花朵,赏花舞、嗅花香,听鸟鸣声、流水潺潺,品滋味万千,在古色古香的百年宅院中,“花舞盛宴”将艺术、科技与美食完美融合。

据周村品轩文旅公司总经理张玉兰介绍,“花舞盛宴”的灵感来源于她在日本东京银座光影餐厅的一次就餐体验。2019年,周村品轩文旅公司邀请专家团队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一点一滴去打造,最终在同等品质的保障中把光影餐厅创新性地移到了周村古商城。这个惊奇与艺术氛围并存的互动式餐饮,为市民及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周村体验。

一直以来,周村古商城留给人们的印象大都是古建林立、拥有600年深厚文化底蕴、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村”。今年以来,周村古商城打出“上新”口号,用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展示周村古商城的百年文化。“五一”期间,首先开放的“遇见周村”、3D“咔咔魔相馆”等新业态引来游客争相打卡。接下来,状元府秘境之旅(VR眼镜虚拟体验)、《大染坊》剧情沉浸式非遗体验也将借助科技的力量一一实现。

“这些高科技、沉浸式、场景互动的古街标杆项目,必将吸引更广泛的市场群体,让鲁商文化、丝路之源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张玉兰说。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周村古商城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积极扩大“鲁商故里·丝路之源”的文化品牌影响力。2019年5月,分别在意大利卡塞塔市和周村古商城举办“我们的丝路:中外摄影艺术精品展”;浙江大学中国学中心组织13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学者走进周村古商城开展“丝路探源”活动。2019年10月,“丝路之源”学术研讨暨第六届中国(周村)旗袍文化节活动的举办,进一步确认了周村作为“丝路之源”的学术地位,使得周村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聚合效应彰显

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

近年来,“夜经济”一词已成为旅游行业高度关注并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径,伴随着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对“夜经济”的支持政策,“夜经济”已然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如何拓展多元化、科技化、体验化的夜间游览项目,丰富游客夜游体验,拉动夜间消费经济、提升景区人气和知名度,成为景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了能让游客住下来进一步感受这座古城的夜生活,周村古商城已建成6套四合院主题民宿,外观延续明清建筑的古典雅致,内里却是现代化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规划设计更是简约而不简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景区民宿项目正在与投资公司洽谈中。

景区大街左侧的一条小巷名曰“状元新街”,走进这里,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小世界。巷两边的小吃餐饮店为古城增添了些许烟火气息。老街煮锅门前的食客围坐在一起,当地特色名吃“煮锅”、老板自创的“无水火锅”相继上桌,灯光下众人更显其乐融融,颇有中国版“深夜食堂”的感觉。通过预约制就餐,银子市街上的一家小火锅店每天座无虚席,开业不久的“花舞盛宴”光影餐厅每月利润在3万元以上。

除了餐饮小店,休闲酒吧、咖啡店也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同时,古城西侧汇龙湖一带成为市民及游客夜游古城的热门打卡地。

预约制餐厅、休闲酒吧、特色民宿,周村古商城用传统特色不断挖掘着新的消费需求,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增强了城市的整体时尚气质与活力指数。

文化引领下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网格化精细管理、科技赋能新业态、打造夜经济新模式,周村古商城正以全新面貌迎客。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道路上,周村古商城上下把握机遇,积极作为,不断完善每一个服务细节,积极引进、培育特色业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助推消费转型升级,让“鲁商故里·丝路之源”金字招牌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显现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活力。

周村古商城之美,不仅在于风光,更在于其内蕴的精神。正因这份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周村古商城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郭晓君 杨玉峰/文 袁遵宸/图)

2020-09-0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489.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