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莹 罗赟鹏 本报记者 张陇堂
上车村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地处黄河之滨,处于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景区内,现有1001户3619人。什川镇梨树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地利用黄河水车灌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当地农民采用“刮树皮、涂泥巴、攀树、掸花、高位嫁接”等栽植技术,历经数百年的辛勤劳作,培育成蔚为壮观的万亩梨园。
在上车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梨园,园子里的有些梨树树龄已有两三百年,树身粗壮、树冠高大、枝繁叶茂。围绕园子的水路也是四通八达,沟渠里流水潺潺,将上车村的梨园浇灌成绿荫一片。行走在上车村中,游人可切身体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情画意。
上车村所在世界第一古梨园景区是4A级景区,近年来,该景区依托独具特色的古梨树资源,将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进行综合开发。目前,景区已形成了梨园美景、黄河奇峡、设施农业、非遗展示等旅游项目。随着古梨园景区的不断发展,上车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苏礼花是土生土长的上车村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见证了上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土路、三轮小推车、滞销的水果……早些年,我们都是推着小车从村里到兰州市区卖农副产品,光路上就要花两个多小时。”苏礼花说,如今路修好了,街道更宽敞了,靠着古梨园和政府大力支持,村民们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从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2013年,在政府帮扶下,苏礼花和丈夫在上车村开办了一家农家乐,靠着菜品质量和服务特色赢得了好口碑,如今年收入能达近十万元。前两年,苏礼花将家中的一亩地和6棵梨树承包给了其他村民,自己全身心投入农家乐经营中。
“近年来,皋兰县政府加大对什川镇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相继在镇内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生态停车场等,改造提升了皋什公路、盐什公路等,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上车村党支部书记陶世伟介绍。
如今的上车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户户通达,农家小院白墙上画满了各种寓教于乐的图画故事,农家乐里干净整洁。上车村根据古梨园内的路面特点和周边环境,铺设游步道,实现了沿黄农家乐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对古梨园内农家乐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对破旧门头、桌椅、围挡进行拆除,改善环境卫生,让游客玩得更为舒心惬意。
“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多次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集体培训,以餐饮服务、菜品质量、经营理念为内容进行授课,并组织经营者到省外农家乐示范基地实地学习。”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大名说。
古梨园已经成为上车村的一张旅游名片,形成了一条以古梨园生态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在陶世伟心中,围绕古梨园的发展,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们村正在打造一条旅游产业一条街,依托‘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政策平台,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以当地群众和招租客商为经营主体,扶持发展乡村民宿、地方小吃、酒吧、茶屋、作坊等,打造集文化性、商业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街,壮大集体经济力量,带动全村发展。”
陈大名说,上车村还将依据什川特殊的地貌特征,开发徒步、探险、滑雪等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积极研发展现皋兰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旅游商品,积极开发太平鼓、铁芯子、剪纸、什川灯火等非遗,深度挖掘古梨园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春有花怡心,夏有叶遮阴,秋有果饱腹,冬有枝作薪。”上车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如同这古梨园中的梨树一样,在这片土地之中深深扎根,结出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