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近年来,吉林省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国家战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省内多地取得全域旅游硕果。
“河湖连通两相和,一城碧水谱华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梅河口市地处长白山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因河得名,傍水而生。2016年,梅河口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一幅波澜壮阔的全域旅游画卷在梅城大地上快速展开。自此,梅河口这座缺少名山大川的北国小城在“幸福梅城”品牌的引领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素有“长白山门户”之称的梅河口市曾获得过“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更是立足自身特色,坚持党政统筹、融合发展。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介绍说,近年来,梅河口市以“景区城”为引领,以“城乡融合、产旅融合、主客融合、品牌融合”为驱动,围绕体制创新、景城一体、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品牌建设等重点,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幸福梅城”引领旅游升级,以产业融合促叠加引蝶变,梅河口走出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新路子,打开了新局面。
党政统筹,改革创新驱动全域旅游。2016年,梅河口市率先成立“五城一区”联创工作指挥部,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高标准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市领导包保机制和市领导领队营销机制,设置正科级旅游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梅城旅游创新发展。
景城融合,“幸福水城”成为全域旅游发展样本。梅河口市坚持“大空间、大旅游”理念,按照“景区城”的思路先后建成4A级旅游景区海龙湖、城市五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儿童公园等优质旅游项目;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结合湿地景观带,形成“绿地成网,水系成环”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呈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仙境。
打造“夜梅城”,点亮旅游夜经济,以烟火气抚游客心。爨街美食不夜城汇集川、湘、关东等全国特色美食,“108道松子宴”成功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进一步擦亮“中国松子美食地标城市”品牌。
产旅融合,强力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梅河口市因商兴市,构建了“梅河臻品”系列旅游商品体系,商贸旅游大有可为;发展民宿,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带;医药产业提供康养优势,建设融养生养老、旅居度假、有机生活为一体的健康小镇,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主客融合,完善共享品质化旅游服务。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大胆创新,实现交通驿站、文体中心、宣传中心、集散中心一体化发展;智慧旅游全面发力,构建集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食安系统、出租车智慧系统等多元素、全方位的智慧旅游系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做好旅游厕所建设,依托“一厕一景”“运管分离”的模式,开辟了旅游厕所管理的全新路径。不仅如此,全域旅游的“免费时代”也在梅河口落地生根,厕所免费、厕纸免费、公交免费,国有景区、文博场馆、休闲公园免费,诚意满满地打开了“幸福梅城”的窗口。
营销融合,节赛引爆全域旅游品牌。近年来,梅河口国际半程马拉松、梅河口国际男篮锦标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等近20项高品质赛事打开了外界看梅城的新窗口。随着“千万人上冰雪”、2022年吉林省运动会等省级活动相继落户,让梅河口获得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称号更加实至名归。
“景区城”引领,打开新思路;融合驱动,打造新范本。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时期,梅河口市将持续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驱动,全域一盘棋,构建“幸福梅河口”。 (叶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