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吉林长白山池西区:

深入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 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创新引领,在探索中实践前行,在全省全面推进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长白山的池西区在全域旅游的创建工作中奋勇争先。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12℃的粉雪、22℃的夏天、北纬42°的生态、82℃的温泉、100℃的热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使池西区不断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池西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位置最佳、面积最小、交通最便利的三个县级经济管理区之一,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城镇和乡村旅游业态22处。池西区的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8万人,接待游客达20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8%,主客比达到1:112.8,是长白山的“会客厅”、大长白山国际旅游交通枢纽。依托长白山西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池西区持续带动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池西区构建了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发挥‘旅游+’‘+旅游’功能,推进全资源、全要素、全体系在全域空间内的优化配置,使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容相盛,在全民共建共享中系统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长白山池西区副区长倪晓峰介绍道。

全面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是池西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2019年,池西区将长白山西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下移至中心城区,在全省首创“景区游客中心+城市集散中心”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综合体,形成了“山上一个5A、山下22个业态”的全域景区化格局,构建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四季全时的旅游吸引物体系,让游客充分享受全域旅游发展红利,最大日接待游客量达2.4万人次。目前全区有各类酒店床位数4911间,温泉酒店、特色民宿、度假公寓、森林木屋等类型多样,不断满足不同季节游客的需求与喜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池西区发展的突出优势,高达95%的森林覆盖率,让池西区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达到10万个/立方厘米;得天独厚的粉雪资源,使池西区成为长白山地区当之无愧的雪中胜地。池西区将保护生态作为首要任务,利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支持资金,投资8.5亿元重点建设了黄泥河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动了南山粉雪小镇、长白山冰雪运动中心、温泉康养度假小镇建设,与周边的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鲁能胜地度假区集聚发展,形成冰雪度假、运动节事、温泉康养相融合的冬季旅游产品体系,引领北方冰雪新经济。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是池西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池西区持续提升交通便利化水平,开通了旅游公交、乡村旅游专线,开设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直达长白山西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直通车,首次实现“双5A级旅游景区直通”,累计散客乘坐约20万人次。完善景城一体化的配套服务,建设了城市慢行绿道、环山骑行道,以长白山西景区为依托,设置了全域旅游全景图、导览图等标识系统,并高标准推进了厕所革命,开通了“智游长白山——池西专栏”。池西区正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连接北京和长白山的京沈-沈白高铁,将于2024年通车,预计年客流量6000万人次;投资10亿元进行长白山机场扩建,将成为东北最大支线机场,年吞吐量200万人次。

当山水一色,天水相融,走过晨昏,穿越四季,深入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发展全域旅游,让长白山池西区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旅,带给游客们无限的新期待,探寻不一样的发现之旅。

(苏尚)

2020-09-01 吉林长白山池西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227.html 1 深入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 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