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最懂兵马俑的人”+ “最懂孩子的人”=……

□ 任丽

6月13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下简称秦陵博物院)和“耳朵里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50集《奇遇兵马俑》线上音频课程,针对青少年群体解读不一样的大秦帝国。第一季收官,市场测评不错,于是,7月24日双方再次联合,推出“我讲兵马俑”青少年线上公益活动,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获得秦陵博物院颁发的“我最爱的兵马俑”活动优秀小主播证书。“最懂兵马俑的人”与“最懂孩子的人”合作,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探索出新路径。

有趣有料的音频课程

“探索兵马俑的秘密,寻找大秦帝国的踪影,我们一起出发吧!”“朋朋哥哥好,我是朝阳外国语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秦俑地宫里真有水银吗?”“Hi!朋朋哥哥、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讲解员高甜老师……”《奇遇兵马俑》共6个章节,围绕50个精选问题设置课程,每集一问,由小朋友与朋朋哥哥的对话开始,以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出知识点,紧接着专业讲解员深入解析,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孩子们了解与兵马俑相关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和文物精品。

“今年疫情期间秦陵博物院暂时闭馆,这是我们开馆40多年来首次闭馆谢客。闭馆期间,秦陵博物院充分利用文物数字资源开展系列线上活动,让公众以多种方式了解秦俑和秦文化。我们在2月推出了秦俑百问线上专题,讲解员围绕100多个小主题来介绍博物院,但从内容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来看,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还欠缺针对性。” 秦陵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田静表示,与“耳朵里的博物馆”合作、用半年时间开发的《奇遇兵马俑》课程,形式新颖,市场反响不错,这是秦陵博物院第一次以音频的形式为孩子们呈现文物课程。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张鹏从事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已有17年,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朋朋哥哥”。他说,“虽然知道博物馆教育的一万种好处,但是考古对于孩子们,并不容易理解。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快速记忆,瞬间又忘记。所以,专辑设计了发问环节、讲解环节、互动环节,还有背景音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知识滋养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听得懂记得住

为了把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孩子,秦陵博物院建立了专业的课程内容团队,从研究秦文化的研究员到秦陵文物保护的一线专家,从负责社会教育的专业老师到与观众直接交流的优秀讲解员,他们为课程的专业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团队审定了所有文稿后,社会教育部的优秀讲解员老师们在录制过程中反复推敲内容和语言表达,像日常面对青少年讲解那样认真、耐心地解答问题。

秦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何宏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要从孩子抓起。通过参与这样的线上活动,能让更多孩子了解到兵马俑及其背后的秦文化,孩子们才会在参与过程中成为守护和宣传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小使者。

“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是分析、归纳和探究。我们希望孩子们从收听这门课开始,从‘学习者’转换为‘研究者’。每一集课程中都有孩子的参与,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提问,带入更多的童趣和新视野,让听课的孩子也能更加有代入感地进入课程。这次合作,‘最懂兵马俑的人’+‘最懂孩子的人’,专业与趣味全都有。”张鹏特别介绍,课程还原了考古学家的“破案”过程。一段待解读的文字、一道不起眼的痕迹、一次高科技的探测……专家们通过蛛丝马迹捕捉到2000年前的历史信息,听了这些“破案”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像考古学家一样思考。

“听爸爸说,兵马俑是在西安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现的。当时,村民们在挖井,他们挖到一个像人、泥制的东西,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些是秦始皇时代的兵马俑。”西安市西工大附小融桥校区四年级学生卫奕晨在听完《奇遇兵马俑》课程后,吐槽爸爸讲兵马俑的水平“太民间”,说音频有趣,自己懂得了秦军将士为什么会有“啤酒肚”等好多有意思的知识,并嚷嚷着要再去博物院,去寻找和自己特别像的秦俑。

线上线下结合让博物馆更有趣

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黄琛曾坦言,近年来各个博物馆都在不断地增加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场次,提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质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活动课程。但与博物馆接待的参观者数量相比,尤其是与最需要到博物馆学习知识的青少年观众群体数量相比,教育活动的覆盖面仍然显得有些狭窄。

田静认为,通过这次与社会组织合作推出线上产品,不仅让更多孩子了解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同时也拓展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空间。在未来,这样的尝试越来越多,新的文博产品日益创新,新的市场需求不断被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得到传承与弘扬。

张鹏介绍,“耳朵里的博物馆”致力于“教育赋能文旅”,努力为亲子家庭走进博物馆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一方面搭建共享学习平台,通过公益导览、展览学习手册、展览攻略、展览讯息等服务于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也通过这个平台把博物馆推介给青少年;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产品形态,针对不同人群提供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产品。线上主要是图书出版、阅读推广以及知识付费的课程等,线下主要是场馆课程、学校课程及主题研学等。

西安市建国路小学毕业生家长田川表示,《奇遇兵马俑》每节课解锁一张电子学习卡,为音频补充直观的图像与重点文字,让孩子总结、复习知识,收集起来可以与好朋友分享。听完这门课,再去参观兵马俑,孩子会成为“领路人”。

暑假期间,秦陵博物院社教部还启动了“学修兵马俑”线下教育活动,模拟修复兵马俑,孩子可以把亲手修复好的复制品带回家。

官方信息显示,仅2019年秦陵博物院就接待参观者904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万多人次。自开馆以来,秦陵博物院累计接待1.2亿中外观众,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名片”。当下,博物馆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洞悉历史的孩子,心里才能容得下星辰和大海,才能找到自己的远方,而站在世界第八大奇迹看世界的孩子,肯定能走得更远。

2020-08-3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180.html 1 “最懂兵马俑的人”+ “最懂孩子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