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创 李远峰
近日,合肥肥西县山南镇太空莲产业基地的千余亩荷花迎来盛开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吸引着众多游人赏荷观景,荷塘边的游客三五成群拍照留念。
基地所在的村子是有着1600多名村民的长庄村。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游客“打卡地”几年前还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以往该村村民出行的写照。摆脱贫困是村民的最大愿望,如何脱贫成为困扰大家的最大难题。
长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克贵介绍,2014年长庄村还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弱妇孺。2015年村里尝试引入太空莲种植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获得了成功。当年,该村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培育好太空莲这个新产业,长庄村在引进种植技术的同时,发展“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成立了肥西县徽莲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租用贫困户和群众的土地,每亩每年支付租金500元,群众在获得租金的同时又能到合作社工作,取得双重收入。
随后,长庄村每年逐步扩大太空莲种植规模,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并带动邻村种植500亩,初步培育起以“莲”为主导的核心产业,建成了以“莲”为主题的核心景观,形成了生态农业观光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目前,长庄村正在实施荷乐园综合体项目太空莲景点提升项目,乡村休闲游的吸引力大增,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回想起带领村民拼搏奋战的岁月,王克贵感慨不已,村里贫困户翟青阳的脱贫故事最令他印象深刻。
2014年,翟青阳还是长庄村典型的贫困户。当时,他的父母因病卧床,妻子也身患重疾,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六口的生计都压在翟青阳一人肩上。“房屋都要倒了,生活很艰苦。”王克贵回忆道,“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翟青阳一家看到了盼头。”在村里的帮助下,翟青阳建起了种植大棚,种植有机大米,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翟青阳已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在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的基础上,长庄村25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也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67万余元。长庄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从“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2019年,长庄村还成立100%自持控股的企业——肥西县山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太空莲等产品的经营销售,村集体经济收入39.8万元,2020年预计达到50万元。
长庄村的蜕变,离不开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有效结合。肥西县山南镇党委委员单世立说,“乡村旅游带动了新型农业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旅游+产业’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路上,长庄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2014年以来,先后争取到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项目支持,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道路15公里,亮化道路6.5公里,解决了19个自然村的出行难题;建造小型停车场,解决自驾车辆停车难问题;投入450万元建设荷乐园公共服务区,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础。现在,每当夜幕降临,长庄村的广场上便挤满了跳舞、唱歌的人群,好不热闹。
单世立介绍,下一步,长庄村将依托太空莲,进一步开展莲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农家乐发展。同时长庄村还将建设集旅游接待、荷文化科普、廉政教育、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文创中心,丰富以“莲”为主题的核心景观配套设施,建设山水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带,打造合肥近郊农旅休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