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枝 记者 吴健芳
跨省团队旅游恢复已近一个月,记者采访福建多家旅行社发现,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多家旅行社在做热跨省团队游市场的同时,继续深挖周边游市场,双管齐下促福建旅游市场快速复苏。
做热“跨省游”,定制受热捧
7月21日,由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组织的40名游客从厦门飞往四川泸州,进行为期6天的四川之旅。这是福建正式恢复跨省团队旅游之后厦门发出的首个跨省旅游团。
“今年暑期,游客更喜欢选择三五个家庭组成的小包团、机+酒自助游和定制游等产品,既避开热门旅游目的地,又避免跟陌生人群接触。”厦门航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国旅”)总经理郑彬告诉记者。
据郑彬介绍,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该社推出了系列定制产品。比如,带领游客到普陀山、九华山举办专场祈福活动;协同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口扶贫临夏,推出了两条临夏甘青线产品。此外,还有畅游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小包团、聆听苗寨歌声的贵州游以及串联泸州与稻城亚丁的寻梦之旅。“这些产品以休闲度假为主,选择的目的地也是疫情低风险地区。”
疫情防控期间,围绕游客出游心态和需求变化,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游客对住宿品质、行程安排、餐饮质量的关注度最高,海南、云南、宁甘青等受疫情影响较小且风景秀丽的区域,最受欢迎。
“我们合并了出境游、票务和国内游的业务团队,组成了周边游、省内游等专业团队和研学、红色、康养、房车、自驾游五个主题游项目小组,推出的跨省团队游产品行程多以3—7天为主,高铁团和航空团的比例约为3:7,产品主要是以‘焕新游中华’为主题的大众团队旅游,同时关注单位包团和家庭定制两个定制旅游市场。”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霜红说。
据介绍,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推出的大众团队分为“草原大玩家”“奢享慢时光”“魅力深度游”等5个产品系列。定制旅游也有5个产品品类,包括2、4、6人成团,一订单一团,满足中高端私家出行的“精品小团”,寓教于游的亲子游产品“智趣营”以及酒店套餐、营地自驾、房车旅行等不含大交通的单项预订服务。
做深“周边游”,亲近自然是首选
在疫情常态化阶段,出游的关键词仍然是安全。“疫情改变了游客的消费行为,从细分市场来看,短期内团队游依然以省内为主,亲近自然的系列产品仍然是游客的首选。”郑彬说。
厦航国旅打包厦门市区游、乡村旅游、航空企业培训体验等,推出了“航空科普亲子体验营”“古厝田园亲子游”等研学主题产品;策划了“宿在乡野民宿”“吃海赶海”等特色产品;针对企业客户推出了不同场景的团建主题类定制产品——“一‘企’邂逅”,提供厦门岛内外及周边从2小时到2天不等的产品组合;同时服务好孝老游俱乐部近2万名会员,为他们提供更实惠、安心、放心的周边游度假产品。
“公司在设计周边游产品时,注重将旅游与文化体验、美食分享、互动拓展紧密结合,推出了四季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每周常态化收客,吸引了不少‘粉丝’。”叶霜红告诉记者。
跨省团队游恢复以来,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推出了“清新福建 清爽一夏”系列,包括醉美南日岛休闲2日游、“中国绿都 最氧三明”3天2晚专列游产品等。“其中,仅‘最氧三明’专列游就招徕了4000多名游客。”叶霜红说。
“我们推出的团建拓展、研学旅行、探寻文化等系列产品,迎合人们亲近自然、有氧运动的心理需求。”福建省莆田中国旅行社市场部经理黄雪梅说。
“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非常期待’暑期周边亲子游的用户占到被调查用户总数的80%。”福建省欢兔旅游集团副总裁曾丽萍说,为了做精“亲子游”产品,该社与永泰欧乐堡景区等主题乐园、水上游乐类型景区合作,推出了“亲子特色房+水上旅游产品”,以主题游吸引亲子家庭参与,市场反响很好。
扎紧“防疫门”,为安全出游护航
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和游玩质量,他们提前备好了口罩等防护用品;严格选择酒店,用餐采用“分餐制”和“公筷制”;景区游览多以室外为主,以确保游客安全游览。
“自驾游这种密集性低、体验度高的出游方式,很受游客喜爱。”厦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易斌表示,为了做好自驾游市场,他们专门成立了厦旅征程国际旅行社,推出了包括“小团”出游,每团人数不超过20人;每团一天3次体温监测,每车配送便携消毒液,每位领队和导游持“健康证”上岗。同时,严格挑选酒店和景区,要求住宿酒店达到每天5次以上消毒。
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将游客信息填报、身份核验、安全提示、应急处置等防控措施常态化,并对跨省跟团游业务提出了“六心级”服务保障承诺,包括温馨提醒,提醒游客出行前备好口罩等防护用品;舒心用餐,用餐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每桌标配公筷公勺等;省心出行,对出团车辆每日消毒两次,车内分散就坐;信心之选,精选优秀导游;安心入住,严选符合防疫标准、防疫物资充足的酒店;放心报名,尊享旅游意外险等。
采访中,多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安全防疫是旅行社复工复产的“生命线”。他们会按照相关防疫要求,控制组团规模,提前备好防护用品,做好员工健康的监测,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证游客出行安全,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