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莹 本报记者 张陇堂
今年是建党99周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在临泽县汪家墩遗址开展了“不忘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主题日活动。在听取了以“讲好西路军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主题的党课后,近百名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领悟,激发了心中自豪感和责任感。
汪家墩红军战斗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是红西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作战时的前沿阵地。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锤炼坚强党性、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围绕红色遗迹,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旅游精神和文化内涵,描绘出一幅幅“红色基因传承地、丹霞山下乡村美”的和谐画卷。
见证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1937年,红西路军在倪家营三进三出,历时50余天,是西征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最为悲壮的地方,留下了汪家墩碉堡、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兵工厂等红色遗迹。作为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的标志物,汪家墩碉堡上一个个清稀可见的弹孔,见证着当年红西路军奋战倪家营的历史。
临泽县倪家营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秉腾介绍,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对汪家墩碉堡遗址、缪家屯庄、梨园口战役等红色遗迹进行有效保护和修缮,并恢复修建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兵工厂、模拟碉堡、红军烈士纪念广场、梨园口战役纪念广场等红色景观景点,将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和建设示范教育基地相结合,让参观者能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
“穿一次红军衣、吃一顿红军饭、走一趟红军路”的体验,让前来参加党日活动的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人员鲁学恩感慨不已,他表示:“在这片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土地上开展党日活动,是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西路军革命精神教育的红色信仰之旅。重温那段曲折复杂、英勇悲壮的革命历史,铭记缅怀血洒河西走廊的红军烈士,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信仰之力。通过这次活动,明白了何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临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晓霞介绍,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军精神”主题党性活动的基础上,汪家墩碉堡遗址将继续提升“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路”忆苦思甜教育的活动内涵,同时新开发“忆初心、临泽红”党性实践教育一日、二日体验项目结合党日活动、重要节庆日等重要节点,面向临泽县内外党政机关及校园开展党性教育。
发展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景区吸引来游客,绿色生态让游客停下脚步。
近年来,汪家墩村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以特色林果采摘、乡村度假、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旅相融新业态。2019年以来,农业示范园接待游客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50余万元。
“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精准扶贫困难户。目前,贫困户每个月都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我们还对口为10户村民提供红色旅游餐饮点扶持,由合作社为其提供食材供烹饪和销售。此外,农业示范园也会拿出部分岗位专门聘用村民,合作社按天或月结算工资,帮助村民提高了生活水平。”汪家墩村村委会副主任、汪家墩碉堡遗址接待讲解部负责人张维军介绍。
通过旅游观光、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2019年汪家墩村经济收入达6322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1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7元,逐步实现脱贫。
如今的汪家墩村,环境改善了,基础配套了,农民的日子过好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美丽新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连点成线 扩大区域合作
为进一步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带动临泽县经济发展,该县将梨园口战斗遗址公园、梨园村红色记忆馆、汪家墩碉堡、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等红色景点连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大环线,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也带动部分村庄发展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村民收入。
“临泽县地形地貌多样、自然风光独特、文化资源丰富,今年,我们将依托倪家营红西路军总指挥部遗址、汪家墩碉堡、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军镇、红军村,开发农家乐、特色餐饮等服务项目,围绕红西路军重点战场、重点战役、重点人物和重要历史片段,建成一批红色景点,完善红色网络,实现红色旅游与地质观光、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将红色旅游‘小网’并入临泽县旅游‘大网’。同时以县域内景区(点)、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点,集中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名县。”临泽县副县长边远说。
据了解,未来,临泽县还将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系列产品,如升级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红色研学旅游基地;规划打造倪家营红色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辐射旅游、教育、培训、拓展训练等多个方面,以教育带旅游,以旅游促发展,点亮“西路军魂传承地”品牌,让红色旅游成为推动临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