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疫情来袭,作为一名普通的博物馆工作者、一名‘王府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奉献自己的力量,确保馆内信息上传下达通畅,为恭王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疫情防控大局做好保障工作。”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行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白立冰说。已在行政办公室工作了整整12个年头的他,在今年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大考”。
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白立冰开车载着怀孕3个月的妻子和3岁大的闺女回河南郑州岳父岳母家。出京的路上,他接到恭王府博物馆行政办公室主任余虎的电话,得知馆办要承担恭王府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内外协调、信息报送的工作后,当即响应工作需要,提出将尽快返京,丝毫没有犹豫。余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小白的这一举动真的让我很感动。”
回京后,白立冰开启了居家隔离模式,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建立日报制度到调整春节期间值班安排,从各项防控措施通知的拟定到有序复工方案的下发,白立冰马不停蹄,而且做到对全馆274名员工的行程、健康状况及家庭情况了如指掌。
忙起工作来,白立冰可谓电话“不离手”,不是在询问馆内员工身体状况,就是在向馆领导汇报当天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忠诚于党和人民,做一名合格的‘王府人’”是白立冰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作出的庄严承诺。疫情防控期间,白立冰严格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要求,工作无怨无悔,充分体现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对事业的忠诚。据了解,截至5月18日,白立冰共向馆领导汇报疫情防控资讯400余篇,编发落实相关防疫工作通知140余条。
“我们做的每一个报表、每一份统计都直接关系全馆人员的健康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令白立冰记忆犹新的是,一名身在海南的同事连续低烧,虽然确诊不是新冠肺炎,但是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十分关心,多次询问了解情况,得知当地购买防疫物品不方便后,迅速安排馆办将口罩等医护用品通过快递送到海南同事家里。如此日复一日的工作让白立冰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由于恭王府博物馆人员多,情况复杂,疫情防控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基本上,馆办每天整理完相关情况都要到晚上九十点钟,甚至有些时候要到后半夜,但无论多晚,陈晓文副馆长都会在线等候,直到修订完当日疫情防控报告并第一时间给予反馈,一天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在白立冰看来,疫情防控工作虽然紧张而忙碌,但能守护全馆员工的安全,让他深深地感到工作的成就感。
疫情防控期间,白立冰每天对着电脑、手机,紧急处理各项工作,不得不舍弃陪伴家人的机会。白立冰的父母住在怀柔,距离他家50多公里。为了避免影响工作,他取消了原定的“春节期间回家看看”的计划,一直到5月下旬才回家看望二老。
今年6月,北京疫情出现反复,白立冰第一时间与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联系,就属地新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沟通,按照防控要求建立恭王府博物馆健康安全统计台账。
“此时,同事们已经恢复到馆上班,健康台账统计需在原来基础上扩大范围,加入驻馆协作单位人员,总计443人。”白立冰坦言,这意味着他现在的工作量相比之前更大了,“但有了前面工作的积累和流程的理顺,我们很快就适应了。”
在疫情面前,白立冰主动锤炼自身,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恭王府还有很多可敬可爱的‘王府人’,像安全保卫部的护卫队员们,都连续驻馆4个多月了,相比之下,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白立冰看来,他们都是“王府人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