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3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水懂我心 绘就全域旅游的“清江浦样本”

因水而兴,因河而盛;四水环绕,五水穿城;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地处江苏省淮安市主城的清江浦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历经600余年漫漫历史的清江浦的水,也孕育出了红色文化、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清江浦特色文化符号。近年来,清江浦区紧紧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三链联动、三心汇聚、五系融合为重点,着力打造出“三三五”全域旅游清江浦模式。

循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的“四个注重”“四个推动”,清江浦区将站在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久久为功,让全域旅游的“清江浦样本”更加熠熠生辉。

高位推进 下好全域旅游一盘棋

在清江浦,白天循着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晏园、淮扬菜博物馆等景点来一场运河文化游。或者拜访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等景点,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夜晚乘着画舫夜游里运河,亦或是到清江浦区图书馆体验一场“图书馆奇妙夜”。无论何时何地,游客皆可感受到“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已深深融入清江浦的发展。

而这背后,离不开全域旅游相关政策制度的引领。成立以清江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清江浦区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意见》《清江浦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表》等文件,将创建任务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近年来,清江浦区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清江浦区还将全域旅游与区域发展相统一写进《城乡空间发展实施规划》,全景式布局、一体化推进,统筹考虑旅游与城市发展,并加强整体设计和互动联动,实现互促共进、全面发展,努力在全空间、全产业、全时空、全要素规划中激活全域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围绕构建“一核两区两带”的全域旅游空间结构,把清江浦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把握,高标准编制清江浦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古为蕴,打造“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美食购物+休闲度假”的综合功能体系;围绕里运河、分淮入沂二河段、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淮安段“四水一环”,串联起清晏园、清江浦记忆馆、清江浦楼、中国漕运城等重点景区以及散布其间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宗教遗迹、古巷民居,把分散的旅游资源和景区(点)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着力打造运河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运河旅游度假目的地。

这些举措也为清江浦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2019年,清江浦全区接待游客9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4亿元,人均旅游消费1393元,消费水平位居苏北同类城区前列,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8.3%,直接带动GDP增长8.7%,旅游业已成为清江浦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这只是开始。正如“四个注重”“四个推动”中所提到的要“注重制度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向常态。

丰富供给 推进文旅融合大发展

健全的政策制度为清江浦全域旅游发展布好了局,而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布局之后的每一步棋也需要落子恰到好处。清江浦区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1个,文化遗产点133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高等级景区数量、质量位居苏北同类城区前列。当下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正向休闲度假的深度体验转变,深化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工作重点。

清江浦区坚持项目化推进,推动全域旅游与产业相融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突出大项目引领大旅游,结合项目突破年、项目提升年、重大项目提速行动、重大项目建设持久战等活动开展,全力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

清江浦区以投资超200亿元的文旅集聚区为龙头,紧扣“历史风貌区”“文化创意区”“民俗传承区”“旅游休闲区”“特色商业区”等定位,联动推进阅读中心、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运河文创中心、1415街区、都天庙历史风貌区等“三中心两街区”项目,着力打造千里运河的璀璨明珠。

此外,清江浦区还聚焦“农业+旅游”,突出抓好投资超60亿元的江苏省重大文旅项目——运都春晓田园综合体,融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元素于一体,积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游憩、民俗风情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不仅如此,清江浦区还依托清江浦“五河七岸”的生态优势,整合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国家湿地公园、分淮入沂二河段风光带、柳树湾湿地公园等景区(点),深度开发运河文化游、红色教育游、生态休闲游、淮扬美食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提升生态休闲游的档次和水平。

有了硬核的产品,还需精准的营销。清江浦区打破传统“以景点为中心”的宣传推广模式,坚持“全域化市场,一体化营销”,将旅游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相结合,精心策划举办春季“清江浦庙会暨百花节”、夏季“清江浦大运河文化节”、秋季“王瑶卿戏曲艺术节”、冬季“运河马拉松赛”等“运河文化季”系列活动,并打造了“赏运河美景”“品淮扬美食”“练掼蛋神技”系列旅游品牌,使得运河文化的传播力、知名度持续攀升。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旅游+”向“+旅游”转变,进一步打响清江浦全域旅游牌,清江浦区正加速项目落地,让全域旅游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共建共享 促使公共服务再升级

使用移动互联服务客户端“清江浦文旅云”查旅游线路、订票,集游客服务、旅游投诉调处、旅游宣传体验、旅游产品销售、旅游大数据管理五位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不难发现,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清江浦区坚持多维度提升,推动全域旅游与优化服务相促进。立足主城区淮安旅游“第一站”的优势,清江浦区重点打造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综合保障中心。其中,游客集散中心融入全域旅游资讯查询、旅创产品展销等功能,并开通了景区(点)间旅游直通车,组织散客旅游线路,构建快捷、迅速、高水平、全方位的现代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游客服务中心则建设起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了淮安首个文旅一体的移动互联服务客户端“清江浦文旅云”,并加大景区、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完善中高档酒店休闲驿站、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服务体验。而综合保障中心更是进一步完善了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将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专属职能融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处理投诉纠纷,大力整治各种不文明旅游顽疾陋习,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着力打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工作的深入展开,让主客共享的美好愿景也触手可及。累计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79个、总投资889亿元,茂业时代广场、花漾城等重大商业项目相继建成,金融中心、融尚广场、亿力商业街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加速推进,城市能级、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先后完成17个地块、212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改造以及115个、12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实施10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率达100%,食博中心、新大运河桥等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中心城区更加美丽宜居。

值得一提的是,清江浦区还将全域旅游发展与文明城市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旅游服务提升工程、旅游市场整顿工程,积极引导景区周边群众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等商业,通过旅游带动实现直接或间接就业3万余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

正如淮安市全域旅游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中所强调的那样,全域旅游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形象围绕旅游塑。

2020-07-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46619.html 1 水懂我心 绘就全域旅游的“清江浦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