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成 本报记者 白骅
日前,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内的九寨沟熊猫园正式开园,与熊猫园相隔3公里的勿角镇甲勿村也在同一天迎来了数百位游客,昔日的贫困村一时间热闹起来。“村里有4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发展旅游正让村民在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甲勿村驻村干部金亮介绍,随着近年来该村旅游设施不断提挡升级,引得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好山好水”。得益于此,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苦日子”一去不复返。
依靠发展旅游实现增收致富的不只是甲勿村。近年来,四川各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瞄准机遇,依靠开办民宿、农家乐等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进入盛夏,天气愈发炎热,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曾家山景区也迎来了避暑游小高峰。青翠凉爽的生态美景引得很多自驾游客在道路旁的观景平台上小憩纳凉、拍照打卡。
大批游客的到来让当地热闹起来。“腊蹄花儿来了,请慢用。”临近中午时分,距离曾家山旅游集散中心500米外的雨田山庄内,李翠英一家正忙着为游客备餐上菜。
“避暑的游客多了,要比往常忙得多。”闲暇之余,李翠英的儿子雷浩然同记者交谈起来,此时的李翠英依然在厨房内忙碌着。雷浩然笑着说:“你看,根本停不下来。或许这就是幸福生活的样子。”
2002年,李翠英结束了长年外出的务工生涯,选择留在家里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幼小的儿子。雷浩然说:“正赶上曾家山开发旅游,母亲便把家里的房子稍做改善,开了农家乐。”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李翠英烧得一手好菜,农家乐也因此招徕了很多游客。雷浩然说:“虽然规模不大,但基本上可以支撑起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前几年,李翠英和雷浩然母子二人齐心协力,对农家乐来了一场大改造,除了升级厨房和餐厅,还新建了别具特色的民宿、茶楼等配套项目,并给农家乐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雨田山庄”。随着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旅游开发投资力度加大,曾家山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李翠英和雷浩然经营的农家乐生意也蒸蒸日上,近几年每年收入近50万元。
“现在游客对品质要求高了,我们也得跟上,争取让他们吃得更安心、住得更舒心。”雷浩然说。
“我们的食材都是从当地乡亲手里买来的,这样能帮助他们增加一些收入。”雷浩然说。自家过上了好日子,李翠英也没有忘记那些收入微薄的乡亲们。每年的游客高峰期,李翠英和雷浩然会聘请贫困村民到农家乐帮工,让他们在农闲时节增加一份收入。近年来,为雨田山庄提供食材或帮工的贫困村民平均每人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
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提起靠农家乐脱贫致富的典型,当地不少人都对58岁的朱国富竖起大拇指。
对于乡亲们的赞誉,朱国富总是泯然一笑。他开办的黑湾鱼庄位于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的渡口风情小镇内,营业面积1300多平方米。近几年,日均营业额淡季五六千元、旺季上万元,2019年营收达200多万元。
20世纪90年代,连接山外的公路建成,巴山大峡谷的壮美风景引来了大量游客和生意人,他们顺着公路“奔涌”进山。当时已是“船老板”的朱国富也紧跟步伐,选择弃船上岸,开办起路边小商店和小型农家乐。
眼看生活刚有一些起色,2012年,朱国富的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农家乐也随之关停。2014年,朱国富被认定为贫困户。
面对困难,朱国富没有倒下。他决心二次创业,再办农家乐。2015年,朱国富借了十多万元,在老家开起黑湾鱼庄,当年实现脱贫。
2019年,朱国富搬迁至渡口风情小镇,并用搬迁补偿款打造了全新的黑湾鱼庄。
如今,黑湾鱼庄门前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不远处的河流中,河水静静流淌。朱国富在空闲之余,时常会坐下来,静静地望着眼前的景象。
几十年间,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山里娃到长年漂在水上的船工,再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朱国富成为当地百姓奔小康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