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打造周口旅游新客厅

淮阳平粮台城址 平粮台遗址博物馆供图

□ 贾泽人

随着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新近入选“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省已有46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我国最早的城市遗址

“提起淮阳,一般都知道伏羲太昊陵,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平粮台古城遗址。”河南风尚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李磊表示,今后将多宣传平粮台古城遗址、设计相关旅游线路,让游客了解它就是我国最早的城市遗址。

据了解,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5米,城墙残高3米、宽10米,目前已被确认为中国最早、面积最大、保留最好的城市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是目前豫东地区唯一一处国家级大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经历了1979年—1989年、2014年—2019年两轮考古发掘,发现了10个“中国之最”:最早的方形城,最早的门卫房,年代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最早的中轴对称格局的古城,最早的采用小版筑筑城法的古城,最早的车辙痕迹(距今4200年以上),最早的都城(史籍记载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先后在此建都),出土越王剑最多的遗址,出土三角裤头标本最早的遗址,有史籍记载最早的娱乐场所(广场舞起源地)。

专家表示,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早期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早期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差异化的产生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为追溯历史提供新视角

2014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该遗址联合开展的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取得了突破性学术成果:进一步确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发现了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遗址附近发现了早期道路,路面上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车辙,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早到龙山时代,这与龙山时代背景下的东西文化交流相吻合,意义重大。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同时也揭示出了龙山时代大背景下广泛的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对认识国家文明的起源也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淮阳平粮台遗址及以平粮台遗址为中心的区域考古探查和发掘,为更加深入认识龙山文化晚期,也就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阶段的社会形态、发展水平等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和视角。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认为,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最重要的一项成果便是发现并确认了南北向“中轴线”布局,为追溯中国古代城市形制布局的内涵与特征找到了新的坐标,“将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重要考古依据,也由此证实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中的中轴线规划拥有4000余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标志之一。”他说。

将建成周口旅游新客厅

目前,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正在同步推进,结合旅游要素进行开发:古城遗址博物馆(淮阳区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粮台考古工作站均已立项并开始建设,这将会为遗址研究和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环境更舒适、文化内涵更丰富、旅游品质更高的旅游和研学场所。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平粮台遗址,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委、区政府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建平粮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公园总面积2000亩,计划建设古城遗址保护展示区、汉墓群保护展示区、远古社会生活体验区、综合服务功能区等不同区域,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00多亩,主要建设博物馆、文物库房、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以及省级考古工作站。现在正在推进征地拆迁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考古工作站、博物馆将动工兴建。

“未来,平粮台考古遗址公园将建成我国第一家龙山文化研究中心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们寻古探幽、休闲娱乐、寓教于乐的良好场所和周口人民接待国内外嘉宾的新客厅。”淮阳区平粮台古城遗址管理处主任贾亮说。

2020-06-16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217.html 1 打造周口旅游新客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