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社区增权:化解乡村旅游目的地脱贫村民返贫风险的有效路径

□ 张行发 王庆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任务在乡村,乡村的繁荣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走向。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式。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了大量贫困村民脱贫。接下来,如何化解他们再次返贫的风险是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脱贫后不再返贫才是扶贫的真正关键所在。

“增权”一词来源于西方,最初主要应用于社会学研究领域。增权也称充权、赋权,是通过外部的干预或帮助从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力的认识,用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斯彻文思(Scheyvens)将该理论引入旅游研究领域中。国内诸多学者将“社区增权”引入旅游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界普遍认为,社区增权主要通过个体、组织、社区等层面实现,政治、经济、心理、社会四个方面也被认为是增权的主要内容框架。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社区增权是化解乡村旅游目的地脱贫村民返贫风险的有效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经济增权方面:建立村民获益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增值。乡村旅游地贫困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形式,逐渐实现灵活就业,增加了收入,并暂时摆脱贫困状态。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因资金缺乏,引入资本开发旅游资源,但是外来资本却占据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地位。“精英俘获”可能再次导致贫困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经济增权要让贫困村民持续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中去,主要表现在贫困村民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扶贫先扶智和扶志,村民才是乡村的主人。可以通过“村民入股+保底收益+贡献分红”等多种创新模式让农户获益。地方农副特产要实现增值,应对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积极进行加工、销售,让农户更多分享农副产业链增值收益。要建立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化解产销风险。通过经济增权,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可以进一步破解贫困状态并进行再生产,实现注血到造血的转变,为防止再次返贫提供经济层面支持。

政治增权方面:提升贫困村民话语权,实现民主集体决策。乡村旅游目的地贫困村民由于处于贫困、知识文化水平低、眼界不开阔等窘境,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本处于无权状态。笔者前往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展开调研发现,村民在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很少发表意见和见解,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处于懵懂状态。此外,多数村内乡贤发挥作用不明显,基层民主自治不完善、村内霸权行径时有发生。防止贫困村民再次返贫,在政治增权方面应关注底层村民的话语权的提升,他们的声音更代表着贫困村民的心声。村委会和当地政府作出重要决策时,要倾听底层心声,实行民主集体决策制度,制度不要成为一纸空文,要落实,更需要村民监督。应真正让无权村民参与集体决策,为本村发展贡献智力,为底层村民争取利益。村民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维权意识,对村内的霸权行径进行监督和检举,减少“精英俘获”现象的发生。政治增权可以进一步保护底层村民的权益,为防止贫困无权的村民返贫提供政治层面支持。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话语权均等,这是资源能够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路径。

心理增权方面:提升村民认同和自豪,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给村民带来增收,但是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熙熙攘攘的游客的涌入、本地物价的提升、宁静生活环境的被打破、土地或老房屋从手中流失、传统文化的消退、生活空间的缩减等,都会对贫困村民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实现贫困村民脱贫才是当下的主要矛盾。缓解矛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村民进行疏导和教育,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村民认同且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身边具体的乡村旅游减贫数据和案例来彰显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让村民从心底感知到乡村旅游给乡村带来的巨变。要提升村民对所拥有的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的自豪感,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文化的自觉。只有这样,村民才更可能真正破除心底的隔阂,拥护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心理增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贫困村民的思想观念,开拓村民的视野。内心的自豪和自信也为进一步留住人才开展乡村振兴和保护传承优秀村落文化塑造了前提条件,对减少乡村人才的流失潜移默化地产生有利影响。

社会增权方面:聚焦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村民“智”和“志”。乡村旅游目的地由于资源优良,吸引了外来资本的进入,产生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但引入企业应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为社区的发展进行福利投资,为乡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对社区进行福利投资时,要着重关注文化设施建设,要关注贫困村民文化素养和脱贫能力的提升,要积极引入各级科教团体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文化知识宣传。建立乡村科普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科技文化走进乡村、走向村民,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养和眼界。积极开办乡村村民培训活动,丰富村民的知识文化,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扶贫和扶智的和谐统一。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预防村民在文化上陷入贫困,进而引发经济上的贫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增权在文化方面要着重关注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帮助贫困村民提高智力和志力。

社区增权中政治、经济、心理、社会四个方面的增权,会引起贫困村民深层次的改变,实现四个维度的增权,可以使贫困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和谐的共同体,让村民在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实现脱贫,确保脱贫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化解再次返贫的风险,为下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原国家旅游局2017年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旅游精准扶贫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沂蒙山区为例”[WMYC20171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2020-06-0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8985.html 1 社区增权:化解乡村旅游目的地脱贫村民返贫风险的有效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