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俊 图<肖建国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地处井冈山南大门的泰和也是一座革命的城市。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涌现出许多革命英杰和志士,但鲜少有人知道,这里曾藏着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
自1939年南昌失陷后,国民党顽固派便在赣州疯狂抓捕革命者,并把他们羁押在泰和马家洲松山村的一所秘密监狱里。岁月飞逝,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人们为了缅怀和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依托马家洲集中营旧址,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园。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周围的大树,树木郁郁葱葱,树叶随风翻起一片“绿浪”,沙沙地响着,树干笔直,让人不由得想起革命战争中年轻的战士,昂头挺胸,用青春书写可歌可泣的故事。广场的正中间嵌有水晶玻璃大道,又叫“信念大道”。我们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跟在我们身后的是一群小学生,胸前戴着红领巾,想必他们同我们一样,来这里为的是追忆红色历史,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初夏的阳光照在地面上,玻璃泛着光亮。1940年春天,冬日的寒意犹未消尽,白色恐怖笼罩古城,反动派的暗探和爪牙遍布角落。不到3个月的时间,先后有7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遭到逮捕,戴上沉重的镣铐。在之后的4年里,这条路上陆续留下了400多双革命战士的血泪足印。面对明与暗的较量,真的勇士敢于奋不顾身扑向火焰,换取新生。于某种意义来讲,这条长160米的“信念大道”承载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人一旦有了这种信念,不管夜有多么黑,前路有多么长,总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马家洲集中营是由一家祠堂和三间民居改造而成的,后扩建成革命历史纪念园,除了“信念大道”,还有纪念馆、集中营旧址等几部分。一座工字型的斜面建筑,与纪念馆入口处的锥子形三角铁造型遥遥对望。纪念馆的外墙涂以灰色,深色水泥板盖面,显得格外凝重而有力量。踏进馆内,迎面是一组烈士英雄雕像,7尊铜像或坐或站,表情从容,眼神坚毅而笃定。与我们一同参观的小学生们献上花圈,在这里庄严宣誓。
纪念馆的南侧是集中营的旧址。厚重的木门,屋瓦接堞,青灰色的翘檐勾勒出赣派建筑的别致,谁也无法想象到,如此美丽的建筑内竟掩藏着一个“江西渣滓洞”。
“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宁可坐牢坐死,也不跪着爬出去”。国民党反动派试图在集中营中以酷刑动摇革命志士的信念,皮鞭、辣椒水、烧得通红的烙铲,每每狱中战士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之时,关押在禁闭室里的廖承志便会高声唱起歌来,鼓舞士气。起先,只有廖承志独自放声高歌,到了后来,关押在狱中的战士一起歌唱,用歌声与敌人作武装斗争。歌声被赋予了一种光芒,也是对革命愿景的赞歌。它恰似心灵上的源头活水,汩汩涌动着,喷薄着,充实黑暗中的生命。
纪念馆北侧立有一个铜雕,呼应入口处的三角铁造型。高达33米的五角星以不屈不挠的姿态奋力挣脱铁三角的枷锁,五角星鲜红,那是浴血奋战后新生的颜色,向我们展示着新世界、新气象。
走出纪念园,阳光格外灿烂,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高昂的《国际歌》,在我的心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小贴士
推荐线路:井冈山—瑞金—于都—赣州
美食:酱萝卜、泰和乌鸡汤、蒜蓉小龙虾、艾米粿